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06-04Photo: 由作者提供

創新科技 | 視中國大蒜、小龍蝦為國安風險?從新能源車、航天、高鐵、5G通訊領域看看中國的創新能力!

  哈佛商學院的「創新教父」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在1997年推出了他的經典之作 The Innovator's Dilemma《創新者的兩難》。

 

 

  這本書不僅在商業界引起了一場革命,甚至還讓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Netflix 創辦人Reed Hastings、Amazon Jeff Bezos這些科技巨頭都成了他的忠實粉絲。

 

  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即使是最成功的公司,如果不懂得拋棄過時的商業模式,也可能會被新興的創新者打敗。

 

  他將創新分為兩種:「低端破壞」和「新市場破壞」。前者是指那些在高端市場中不需要所有功能的顧客,而後者則是為了滿足之前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本書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在克里斯汀生於2020年去世後,他的理論仍然被廣泛討論。

 

  近年來,關於中國創新能力的討論一直存在著許多誤解和偏見。有人認為中國人無法創新,只能透過竊取他國智慧財產權來獲得技術。

 

  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比美國的新能源車,中國的新能源車在技術上表現更出色。

 

  然而,這並不是因為中國僅僅是從美國竊取技術,而是因為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新能源領域進行了持續的創新和投資。從底特律和Tesla等公司獲得了一些技術,但這僅僅是他們創新的一部分。

 

  事實上,中國汽車製造商之所以蓬勃發展,並不僅僅依賴於政府的補貼。事實上,華盛頓也向美國汽車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補貼。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傳統引擎汽車領域曾無法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競爭對手相提並論。

 

  因此,他們選擇通過新能源汽車進行創新。過去,中國的引擎汽車品質和設計相對較差,並且存在著仿冒和低水平的問題,這使得中國消費者不願意購買中國車。

 

  然而,中國的新創公司,如蔚來、比亞迪,意識到了要超越西方和日本汽車製造商,唯一的途徑是通過新能源汽車和新技術。他們將著重於軟體開發,將新能源汽車轉變為一個移動的智慧設備,類似於手機的概念。

 

 

 

  美國人被拋在了後面。日本和德國也是如此。

 

  事實是,傳統汽車製造商沒有採用新技術,因為他們擔心會蠶食他們的銷售,並且因為他們沒有合適的高管和管理團隊,底特律的普通員工(尤其是工程師)不想採用新技術,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失去工作和影響力。

 

 

  並且一直專注於目前利潤豐厚的銷售項目,他們不願意輕易放棄當前的銷售,透過採用新的引擎技術。

 

  結果?

 

  當東南亞、南半球國家購買中國新能源車時,美國消費者將受制於過時、價格過高的技術,這使得中國車製造商有了迎頭趕上的機會,並且在新能源車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此外,航空航天、高鐵、5G通訊等領域中,中國企業和科學家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例如,中國的高鐵技術在全球領先,中國的5G技術建設也遠遠超越了其他國家。

 

  除了拜登永無止境的制裁和關稅之外,佛羅里達州一參議員史考特還將中國大蒜視為國家安全風險。

 

  中國外種植的大蒜,農戶使用糞便和污水給大蒜施肥、在污水中種植大蒜、漂白大蒜、在大蒜進入美國市場前去除根部以使其看起來更誘人。因此,中國大蒜值得調查。

 

 

  現在甘迺迪參議員正在追捕中國小龍蝦!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改朝換代Digital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數碼營銷 #5G #創科 #創新 #中國創新能力 #新市場破壞 #新能源車 #甘迺迪 #國家安全風險 #創新教父 #中國小龍蝦 #蔚來 #Clayton M. Christensen #國安 #創新者的兩難 #高鐵 #比亞迪 #低端破壞 #航空航天 #中國大蒜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