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8
【重新上路】無人車市場形勢重新洗牌?Apple收購無人車領域的明日之星Drive.ai
後來,Drive.ai 開始埋首於軟硬件一體化系統的開發,再加上「人車交流」的創新設計,整合成商業車隊適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Drive.ai測試用的無人車具備4組光學雷達、2組毫米波雷達、10 台視像鏡頭,以偵測路面狀況。另外,車身上裝設4個LED顯示屏,用作「人車交流」。譬如無人車停車讓路給行人時,屏幕上便會顯示「Waiting for You to Cross」信息;在接送乘客時,也會透過屏幕來打招呼或說再見。
Drive.ai無人車在停車讓路給行人時,車身LED顯示屏可顯示「Waiting for You to Cross」字樣。
(圖片來源:Drive.ai官網)
Drive.ai無人車在停車接載乘客時,車身LED顯示屏會顯示「Passengers Entering/Exiting」字樣。
(圖片來源:Drive.ai官網)
Drive.ai 另一項創新設計名為「Tele-Choice」的遠距操控技術。車上的視像鏡頭會把路面四周狀況即時傳送至Drive.ai辦公室。當遇上特殊的情況(如被警察示意靠邊停車),無人車認為應該獲取人類進一步的指示,車子就會先停下來,尋求辦公室人員作遠距介入。如此一來,便可確保無人車在任何複雜情況下,也可獲得有效的指令,確保行車安全。
Drive.ai無人車車頂裝設4組光學雷達和2組毫米波雷達,以偵測路況和避免碰撞。
(圖片來源:Drive.ai官網)
由是觀之,Drive.ai 的技術研發確實取得長足進展,可惜其業務發展卻恰好相反,籌資受挫、裁減員工,幾位共同創辦人接連離開,今年初更傳出積極尋找買主的消息。
事實上,無人車行業競爭已由純粹的技術競賽,演變成資本實力的較量。哪家公司的資本更雄厚,便可請來更出色的技術人才、進行更多的研發和測試、累積更多的行車數據,從而拋離競爭對手。以Uber為例,其無人車項目每月就燒掉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的研究經費;福特車廠擬在4年內向其無人車合作夥伴Argo AI投資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
反觀Drive.ai,創業4年間只成功募資7,700萬美元(約6億港元),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2017年9月,但此後就沒有再獲得新資金。在無人車研發這「燒錢遊戲」中,資金鏈斷掉了,自然無法繼續玩下去,於是Drive.ai唯有四出尋找買主。
剛巧這個時候,Apple正需要技術人才為其無人車項目續命。相比起Google與Uber,Apple的無人駕駛技術明顯落後一大截。Google陣營的Waymo和Uber早已開始進行無人車路面測試;Waymo甚至已跟Lyft合作,將於美國鳳凰城市郊推出無人的士叫車服務。
Apple早在幾年前已開始尋求與寶馬和平治等車廠合作,開發純電動無人車,可是,因為Apple要求完全掌控數據,致使相關項目未取得進展。Apple無人車研發團隊人數亦從頂峰時期的逾1,000人,縮減至現時的數百人。
收購Drive.ai後,Apple不但可填補先前流失的人員空缺,更可藉著Drive.ai在自動駕駛的研發經驗,在無人車技術領域追上競爭對手。或許日後無人車市場形勢將會重新洗牌。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