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06-04

香港年用水量3年間升7%達10.66億立方米!如何利用創新科技提升食水安全兼保障水源供應?

  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食水資源嚴重不足,香港也不能獨善其身。香港和內地東江流域的集水量近年均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加上新冠疫情改變了市民的用水習慣,令本港的用水量明顯增加。

 

  事實上,香港的食水用量每年一直逐步攀升。從疫情前2019年的9.96億立方米,上升至2022年10.66億立方米的水平,三年間食水用量上升了7%。縱使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期已於去年底投產,為香港增添可靠新水源,惟其產量只佔本港食水用量約5%,未能填補增長所需,反映香港仍存在缺水危機。

 

  為緩和食水短缺,世界氣象組織早已呼籲各國加強水資源管理、監測、預測及早期預警,先進科技成為當中的關鍵詞。香港最近也積極採用創新科技,全面監管食水資源。水務署一方面開展了「智管網」計劃,在全港的食水分配管網內設立約2,400個「智管網」監測區域,以識別滲漏區域,為滲漏水管進行快速維修。另一方面,又在船灣淡水湖增設水塘水質監測的無人船系統,該系統配備全球定位系統、自動水質監測裝置及取樣裝置,能自動監測水塘不同位置的水質,並自動製成圖像化水質報告。當局更不斷提升系統的智能,使其能夠自動規劃巡航路線,並根據實時水質變化即時作出應對措施,不但可提升水質監測效率,還能提升食水安全,並保障水源供應。

 

  同時,學界也凝聚智慧提出節約用水的方案,如職業訓練局(VTC)院校成員青年學院(國際課程)師生團隊設計的「環保智能水流花灑」,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讓用戶選擇用水時間,再由程式進行運算,計算水流量,並控制花灑的出水量。手機程式同時會記錄用戶的用水習慣,並提供節約用水資訊,藉以提升大眾環保意識。該系統現正持續優化,如計劃在手機程式增設每月用水量及水費的預算,長遠可透過數據,協助物業管理公司估算及為住宅大廈的供水系統安排進行維修保養。

 

  根據去年3月發表的《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指出,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人口沒有安全飲用水,每年有達30億人口至少有一個月會經歷缺水問題,讓生活造成困擾。報告更預計,2050年全球面臨缺水問題的城市人口將上升至24億。

 

  食水是人類重要的資源,大家都必須養成「惜水」習慣。要培養民間的「惜水」文化,當局都要多費心思,加強宣傳和教育。去年,水務署聯同環保促進會舉辦的「商約」惜水運動,旨在透過不同活動,呼籲工商界共同推廣「惜水」文化,同時提升用水效益,值得參與支持。期望日後社區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大家齊心投入「惜水」生活,共同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盡一分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智慧城市5.0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水資源 #氣候變化 #食水 #創新科技 #科技 #節約用水 #智管網 #環保智能水流花灑 #智慧生活 #創科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