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24-05-31

上海特寫 | 新能源車企博弈關鍵賽道:拼降價、闖海外

 

  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原本聚焦中高端市場的「蔚小理」等品牌為了提升銷量和市佔率,不僅推出了價格更為親民的車型,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蔚來汽車(09866)本月中旬在上海發布第二品牌樂道,首款車型樂道L60預售價為21.99萬元(人民幣.下同)起,較原來動輒30、40萬的價格大幅降低。


  無獨有偶,小鵬汽車(09868)早前也宣布,將發布全新品牌MONA,進軍10萬-15萬元區間汽車市場。這對於主打20萬元以上車型的小鵬汽車而言,這是一次價格「大跳水」。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理想汽車(02015)在4月中旬發布了家庭五座豪華SUV--全新理想L6,分為Pro和Max兩個版本,售價分別是24.98萬元和27.98萬元。這是理想汽車全國統一零售價首次下探到30萬元以下。


  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還面臨著新入局者的挑戰。小米(01810)在3月底推出了首款車型SU7,售價為21.59萬-29.99萬元。截至4月30日,其SU7系列累計鎖單量達到88063輛,並在5月15日完成了第10000輛小米SU7的交付。

 

【上海特寫】新能源車企博弈關鍵賽道:拼降價、闖海外

蔚來近日發布子品牌樂道汽車,主打20-30萬元區間更為親民的車型,較蔚來原先動輒30-40萬元的價格大幅下降。(網絡圖片)

 

【上海特寫】新能源車企博弈關鍵賽道:拼降價、闖海外

作為新能源車的新入局者,小米在北京車展上展出了旗下首款純電車SU7。(黃燕明攝)


  對於這些造車新勢力紛紛拓展下沉市場的原因,除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降低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當前市場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降價已成為車企們為爭取市場份額而作出的共同選擇。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表示,第二波自主品牌似乎正在重複第一波自主品牌走過的路,從母品牌發展出多個子品牌,涵蓋多個細分市場,以期提升銷量和市佔率。中國第一波自主汽車品牌包括吉利汽車(00175)、長城汽車(02333)(滬:601633)和長安汽車(深:000625)等。


  今年新能源車市場競爭之激烈,從各大車企一季度財報的數據中便可見一斑。去年銷量一路高漲的理想汽車,今年以來放緩了增長節奏,一季度實現營收256億元,同比增加36.4%。但淨利潤只有5.9億元,同比減少36.7%;小鵬汽車一季度收入為65.5億元,同比增長62.3%,但仍虧損13.7億元,同比減虧9.7億元;蔚來尚未發布一季度業績,不過從交付量來看,蔚來前三個月共計交付30053台車,同比下降3.2%。在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中,蔚來跌至第五,落後於問界、理想、零跑(09863)和極氪。


新能源車企謀求出海拓市場

  面對市場競爭加劇,新能源車企們不僅在內地市場尋求突破,還在積極拓展境外市場,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小鵬汽車近日宣布與澳洲TrueEV公司達成獨家合作協議,正式進入澳洲市場;零跑汽車和Stellantis集團合作共同設立零跑國際,將今年9月起在歐洲開售,並逐步進軍印度、亞太、中東、非洲及南美市場。小米SU7右軚版近日也登陸香港,在中環實物展出,這是SU7首次在內地以外的公開場合露面,似乎預示著小米也將進軍香港市場。

 

【上海特寫】新能源車企博弈關鍵賽道:拼降價、闖海外

國產車企比亞迪憑藉價格優勢成功出海,今年起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林雯婕攝)


  然而新能源車出海也並非一帆風順。美國政府5月中旬就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14類產品增加關稅。其中,電動車類目從原來的25%稅率提高到100%。同時,海外市場上還出現了關於「中國新能源產業政策扭曲全球市場」、「產能過剩導致不公平競爭」等論調。


  對此,市場普遍認為,此次美國關稅落地已是利空出盡,短期內不會有明顯影響。光大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新能源乘用車量僅1.25萬輛,佔國內乘用車出口約0.3%。國內汽車主要出口地區包括歐亞、南美、東盟等區域。


  報告認為,隨著自主品牌出口數量增長,新能源車企更應為規避海外市場政策風險採用多元化市場布局。整體來看,自主品牌對美國市場採取短期觀察策略;對歐洲相對謹慎但仍穩定出貨;其餘市場大規模出貨並有相關產能規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市場仍處於雙反調查窗口期,自主品牌應儘快通過管道備貨、工廠建設、品牌收購等形式降低潛在風險。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生產892.0萬輛,同比增長33.7%;累計出口104.8萬輛,同比增長72%。在全球範圍內,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據絕對優勢,獨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3.4%,這也說明了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市場認可度。

 

撰文:經濟通駐滬記者林雯婕

延伸閱讀

中國故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