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救市#今日焦點股
2019-08-15

香港有幾膠?民間與企業齊「走塑」

  聯合國環境署去年公布即棄塑膠的報告,引言的第一句是「Plastic is a miracle material」(塑膠是一種神奇的物料)。

 

  塑膠圍繞每一個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使用方便、成本低、乾淨,但背後的問題多多,似乎人人皆知,但繼續大量用膠。報告引述2017年的研究指,全球每年製造塑膠超過4億公噸,36%來自包裝塑膠,其中又以亞洲東北部所佔比例最高,原因是中國為全球最大使用國,按人口計算,日本的用量為全球第二。然而,這些即棄塑膠包裝的最終命運,大都是被棄置在堆填區、大自然,能回收再造的不足15%。

 

  要改變消費者的習慣,同時要企業減少製造是相當困難,慶幸是全球消費文化逐步改變,消費者和企業愈來愈關注「消費責任」;各國也先後公布禁用不同塑膠的目標,其中非洲國家盧旺達是全球首個禁用即棄膠袋的國家。而在銷量與保護環境之間,企業可以做到多少?

 

  在香港,膠樽飲品、外賣餐具、膠袋是主要的垃圾膠,近一年香港人聽過最多的環保「口號」應該是「走飲管」、「走餐具」,食肆、咖啡店先後不主動向食客派膠飲管、外賣餐具,飲品製造商推出回收計劃等,措施有讚有彈。觀乎政府的數據,香港人使用塑膠的數量,在膠袋徵費實施10年之後,卻不跌反升,問題似乎沒有解決過。

 

  記得九十年代初政府有個廣告,滿口垃圾的「地球先生」、「地球先生病咗啦!」的一句名言,叫人印象深刻,卻始終未能改變社會,今天我們身處的地球、香港仍然生病中,套用廣告最後一句︰「這個故事未完成,結局由你決定。」

 

企業篇:企業「減塑」歷程 由膠樽樽身開始

 

  炎炎夏日走入便利店買枝冰凍飲品,飲完放入隨街可見的橙色垃圾桶,可能很多人已覺得完成「責任」,但事實我們每買一枝膠樽飲品,「手尾」可長達400、500年。根據政府公布的《2017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每日有137公噸PET樽被棄置到堆填區,相等於548萬枝膠樽飲品,而PET膠樽在泥土中,隨時要幾百年分解,期間更會釋出有害物質,污染泥土以至整個食物鏈。

 

 

  過往香港花了不時精力、時間在回收工作,原因之一是叫停生產的難度更高,而一直是PET膠樽主要製造者的各大飲品企業,便成為矛頭所指。不過,要企業減少產量幾乎不可能,因為直接影響生意。在銷量與保護環境之間,企業可以或願意做到多少?遲到總比無到好,在「走塑」的社會氣氛逐漸濃厚之下,本港的飲品企業近年都開始有所行動,興建回收再造廠、在社區放置回收機、改良膠樽物料等,其中本港兩大飲品製造商可口可樂和屈臣氏都以水樽出發。

 

與環保團體合作回收

 

  可口可樂旗下的樽裝水品牌Bonaqua在2010年換上輕身樽,塑膠使用量減少了三成多,重量下降後消費者可自己扭細膠樽放入回收箱。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香港、台灣、澳門及蒙古區總經理葛佩琪(Page Guillot,圖)早前接受本刊訪問表示,現時的樽裝水的塑膠使用量已較2010年前的設計減少四成,她又說,品牌與香港的生產及銷售夥伴太古可口可樂合作,透過改良生產方式再減少塑膠用量,至今減少了約三成。

 

 

  品牌旗下有15個品牌,當中膠樽飲品佔三成,葛佩琪表示,品牌將增加非塑膠裝的產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逐步減少膠樽飲品的比例,包括增加可回收重用的玻璃樽裝產品,這類產品主要提供給餐廳,送貨時回收,然後可清潔消毒以重複使用,「近月推出細罐裝飲品都是其中之一,一罐330毫升的可樂對某些消費者可能太多,他們可能因此選擇膠樽裝,不用一次過飲完,如果在街上購買,更方便携帶,推出細罐裝是希望給消費者多一個選擇。」

 

  至於為甚麼沒有再生塑膠rPET製造膠樽,葛佩琪表示,由於品牌旗下有不少有氣飲品,技術上未能全個樽身使用rPET,但目標是今年底前,水樽能全面用rPET再造膠製造,在明年內,其他有氣飲品膠樽可加入25%再造膠。

 

  多年來,本地回收塑膠未見成效,甚至有回收所得的塑膠被送往堆填區,直接影響市民的回收意慾。太古可口可樂早前宣布,與回收商合組公司,興建一座回收再造廠,預計明年可以啟用,葛佩琪認為是好事,但同時需要加強社區的回收教育工作,因此有別另外兩大本地飲品生產商自行設置回收機的做法,可口可樂選擇與環保團體合作,例如由現在至11月底,與世界綠色組織合辦回贈計劃,「設施當然重要,但改變人的習慣同樣重要,與環保團體合作,可同時做回收教育。」

 

目標可製膠粒再造樽

 

  另一本地飲品生產商屈臣氏在2015年起以rPET製造樽身,現時整個樽身、樽蓋等全部是rPET製造,品牌則針對回收採取措施。自今年4月起,品牌在長和(00001)旗下屋苑商場、超級市場等設置智能回收機,用家把膠樽放入回收機,會在機內自行壓扁,增加回收機的容量,「一般最多可放200至300個,一日可能要派人收幾次樽,但我們的回收機最多可放1,000個膠樽,可以減省物流成本,又不怕滿載後,市民用不到。」屈臣氏董事總經理陳雲美(圖)說第一階段只放10部機,是要測試市民的反應,認為市場需要消化期,在個別試點先取得好反應,更有助擴展,現時增至19部,並擴展至非集團旗下商場,如領展(00823)商場。

 

 

  回收所得的膠樽將運到回收廠處理,部分會打成膠粒運往內地,部分由本地社企再造成風褸、袋等,但她說,由於本地食物安全需求,目前未能以回收所得的膠樽再造成膠樽水,「但終極目標是希望做到自己回收、自己做返膠粒再造膠樽。」

 

  使用智能回收機,市民可透過屈臣氏滴滴賞計劃儲分換禮品,每個屈臣氏水樽可換5分,其他品牌水樽換1分,禮品包括每50分換一枝樽裝水,或每25分可換50元超市禮券(購物滿600元可用)。近日品牌與Alipay HK合作,每個膠樽可獲0.2元回贈,「這不只是一個商業行動,而是希望製造誘因,吸引市民做回收的行動,而在商業上,取得好多大數據做分析,協助業務上的發展好有幫助。」她預計,集團在未來10年,將投入2至3億元於回收工作。

 

Coca Cola 

 

 

製造

 

  1.減少使用塑膠,例如水樽用料減少了40%,其他膠樽用料減少了12%,樽蓋用料減少了46%;明年增設無菌生產,額外減少塑膠包裝物料用量16%

  2.水樽樽身的原料中,有30%從甘蔗提取

  3.PET膠樽產品的樽身、樽蓋及招紙,全部用是回收物料

  4.今年底前水樽全面用rPET再造膠料,明年內其他有氣飲品膠樽,將加入25%再造膠料

  5.增加鋁罐裝飲品及可回收玻璃樽銷量

 

回收

 

  1.斥資協助社區改善回收工作及推廣回收

  2.太古飲料與回收公司合資,興建可處理PET及HDPE兩大主要塑膠用料的回收廠,明年第三季投入運作

 

Watsons water

 

製造

 

  1. 水樽用100%可回收塑膠rPET

 

回收

 

 

  1.在社區設置智能回收機回收膠樽,交由本地回收廠處理、再造

  2.與學校、環保團體合作缺回收教育推廣

 

Vita

 

製造

 

  1.減低樽和蓋的重量 

  2.減少/棄用循環再造性較低的物料

  3.使用生物基PET膠樽,計劃2019/20年度先在內地推出的荳奶產品試用

  4.於2019/20年度開始,水樽採用rPET物料

 

回收

 

  1.在社區安裝智能飲品售賣系統,同時可回收膠樽

  2.在中、小學推行環保講座等教育回收活動

 

 

雀巢x惜食堂 咖啡渣變肥料

 

  用完即棄的咖啡膠囊帶來方便,但萃取咖啡的速度愈快,製造垃圾的速度也更快,原因之一是膠囊的原料主要是鋁質和塑膠,混合起來更難以回收。雀巢集團旗下的Nespresso一直標榜其咖啡粉囊全部由鋁質製造,可以百分百回收,品牌也在全球44個地區設有不同類型的回收計劃。

 

 

  以香港為例,品牌回收用過的咖啡粉囊後會運到本地回收工場,分隔鋁製外殼與咖啡渣後,咖啡渣被運往香港有機資源再生中心,由於有豐富的氮氣,對植物提供高營養,堆肥後可用作天然肥料,每月的收成會捐往惜食堂,每月平均約有15至20公斤,「品牌與中心合作了6年,目前每星期約收集到15桶咖啡渣,平均每桶有90至110公斤。」

 

回收工場會把咖啡粉囊分開咖啡渣和鋁製外殼。

 

港人回收意識漸增

 

  然而,Nespresso咖啡粉囊的回收率目前只有24%,品牌港澳地區經理郭麗貞(圖)直言,數字說明品牌仍需要做大量工作,以鼓勵回收,「方便對回收是很大推動力」,品牌最近在荃灣廣場的Pop-up店,也以宣傳回收咖啡粉囊的教育工作為主題。

 

 

  現時客人可把用過的咖啡粉囊拿到門市回收,也可交給上門送貨的職員,「每間分店都有特定位置給客人回收,而在中環的分店,不時在門外發現裝有用過的咖啡粉囊的膠袋,是客人在店舖開門前放下的。」她認為香港人的回收意識不低,政府、非牟利團體以至不少品牌愈來愈關注「負責任消費」。她補充,回收率一直隨着銷售額上升而增加,但未有透露實際升幅。

 

  記者早前到過香港有機資源再生中心了解咖啡渣的堆肥過程,中心負責人Shawn打開一桶咖啡渣,仍傳來陣陣咖啡味,「咖啡渣不能直接落入泥土,要經過堆肥的過程,分解過程中會釋出熱量、二氧化碳,產生類似腐殖質的物質。」在旁邊的堆肥區沒有半點異味,上面插了一枝溫度計,Shawn解釋,要不斷監察溫度,以免過熱,否則會令植物枯萎,因此需要不斷翻動咖啡渣,整個堆肥過程需時30至45日。

 

中心根據節令種植相應蔬果和香草,秉承不時不食的傳統。

 

  另一邊放了幾個木箱,上前定眼細看,一條條蚯蚓在咖啡渣、菜渣和泥土間穿梭蠕動,其實這都是堆肥的一種,蚯蚓會不斷進食大量廚餘,「蚯蚓每日可消化等同其體重5倍的食物。」而蚯蚓的排洩物含有豐富營養,可用作肥料,「這種方法最少3天就有肥料,實際需時視乎蚯蚓和有機物的數量。」得到的有機肥料會撒在泥土上再混合,讓養份慢慢釋放到泥土中,隔一段時間因應時節再播種。

#塑膠#膠樽#循環再造#回收#環保生活#垃圾

相關資料 - 

塑膠

異動股

09618

京東集團-SW

137.400

異動股

06118

奧星生命科技

0.550

異動股

00700

騰訊控股

426.400

備註︰

報價延遲最少15分鐘,資料更新時間為 20/12/2024 17:59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