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展望】2019忘不了(一)
2019年即將畫上句號。香港在這一年陷入「回歸以來最嚴峻複雜的一年」--反修例風暴硝煙未盡,中美貿易戰暗湧猶在;逾200萬港人借區議會選舉作出「政治公投」,惟港府上下仍舊是「解藥」欠奉。
4月企上三萬關的恒指,下半年在本地經濟技術性衰退,及聯儲停減息、再量寬的好淡消息中載浮載沉;另有「巨無霸」阿里(09988)回歸、香江icon國泰(00293)折翼、藍籌港鐵(00066)是非不斷,加上大漲小回的樓價,或許無人敢誇口自己這一年舒坦開懷。
港府強推修例 激發50年最動盪風暴
6月溽暑,本港爆發一場因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而起的大型社會運動,浪潮猶如深水炸彈,歷時逾半年至今仍餘波未了。反修例風暴被指是本港六七暴動以來最動盪的社會風暴,亦是九七年以來最嚴峻的管治危機,不僅拖累香港旅遊及零售業表現,更引發美國政府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重新審視香港貿易特殊地位資格。
6月16日,民間人權陣線舉行遊行,大會稱遊行人數接近200萬,警方則指高峰期有33.8萬人(Kenji攝)
港人陳同佳在台灣涉嫌殺害女友潘曉穎,保安局今年2月建議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容許「一次性」移交逃犯至無長期協議的地區,包括中國內地。事件觸動港人神經,激發6月先後出現兩次大規模遊行示威(民陣數字為103萬及200萬人,警方數字則為24萬及33.8萬人)。特首林鄭月娥最初堅持修例,至6月中決定暫緩,9月4日才宣布正式撤回修訂。
半年以來,激進示威者不斷將行動升級,包圍警總、衝擊立法會和中聯辦,發起「三罷」,癱瘓全港交通,而港鐵設施、中資機構及支持修例的「藍店」屢遭破壞;警方亦以武力還擊,全力「止暴制亂」,港府多次呼籲市民與暴徒割席,10月更引用《緊急法》訂立《禁蒙面法》,但11月高院裁定《禁蒙面法》違憲,上訴庭12月拒絕政府暫緩令申請,法例失效。
半年拘六千人學生佔四成 共發1.6萬枚催淚彈
警民衝突武力升級,這邊廂有年輕人被實彈槍傷、科大學生周梓樂離奇墮樓身亡;那邊廂也有警員在衝突期間被割頸及中箭受傷,民間也不時發生「私了」事件。然而,政府卻愈顯得無力無策。至11月,中大、理大分別上演烽火山城和理大圍城;前者「二號橋衝突」當日,警方即使用2330枚催淚彈。大學校園淪為戰場,不單多間院校相繼取消畢業禮,甚至要改為網上授課,提早結束上學期,更有內地生集體「撤離」。
11月中,中大上演烽火山城,同晚新界多區亦出現騷亂,圖為大埔有貨櫃拖頭遭焚毀(Elinor攝)
在半年間(6月9日至12月9日),全港共爆發逾900宗示威,6022人遭警方拘捕,年齡介乎11至84歲,當中近四成(2393人)為學生;同期,警方共使用1.6萬枚催淚彈、1萬發橡膠子彈、2000發布袋彈、約1850發海綿彈。截至12月6日,警方投訴警察課一共收到超過1300宗投訴。
雖然示威者一直堅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但林鄭政府只允撤回修例一項,政府亦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僅同意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認為涉及警方的投訴,應交由監警會處理即可。
不過獲監警會邀請參與審視工作的5名國際專家卻於本月11日發聲明指,監警會在獨立調查權方面有「明顯不足」,因缺乏調查權,專家組無法繼續支持審視工作,集體決定「正式退出」(Formally Stand Aside)。監警會主席梁定邦稱專家並非請辭,指他們是完成「階段性工作」,監警會仍會如期1月提交陳述資料的報告。
294萬人投票 區議會選舉泛民大勝
反修例風波遲遲未能平息,但未有官員被問責下台,11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仍力挺特首林鄭月娥,充分肯定其工作。不過,民間對於特區政府的不滿,卻訴諸於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當日投票率高達71.2%,創歷史新高,逾294萬投票人數令各投票站大打蛇餅。
反修例風波下,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高達71.2%,各投票站大打蛇餅(Cookie攝)
今次區選變相成為政治公投,泛民以385席大比數擊敗建制派的59席,奪17區議會控制權,包攬各區的正副主席,勢將特首選委會117張選委票收歸囊中,成為大贏家;而獲得91席的民主黨更取代民建聯成為第一大黨,形勢大逆轉。
民建聯今屆派出181人出戰,惟只取得21個議席,主席李慧琼向中委會提出辭任黨主席被挽留,而派出28人參選的新民黨更全軍覆沒。事後林鄭發表聲明表示,特區政府尊重是次選舉結果,留意到不少人指出結果反映市民對社會現狀及深層次問題的不滿,政府一定會虛心聆聽市民的意見,並認真反思;她並對建制派候選人表示歉意。
零售餐飲旅業陷寒冬 四輪措施助紓困
史無前例的反修例風波,令訪港旅客截至11月錄連跌5個月,其中上月按年大跌56%,為沙士以來單月最慘淡。遊客大減,加上本地社會氣氛,零售業不論在銷售額還是在就業率上,首當其衝「見血」,不少零售商均透過放無薪假、關閉門店等措施節流。而本港一連串由反修例引起的示威活動,引起多國憂慮本港的現狀,提升對本港的旅遊警示,導致旅遊業亦引發危機。
年內針對商場的集會活動頻繁,市民多避開外出消費,加上遊客大減,零售業首當其衝
面對零售業及旅遊業處於市道下滑的陰霾下,加上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2019年港GDP至收縮1.9%。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料今年經濟增長錄得負1.3%,而零售數據於第三季按年下跌19.5%,預計本財政年度會轉盈為虧,導致15年以來首次錄得財政赤字,港府續推出共四輪經濟紓困措施,以助中小企及受影響的行業走過寒冬。
紓困措施中,首輪措施將於2020年2月推出,主要包括寬減薪俸稅、個人入息稅、利得稅等,預計開支429億;次輪於8月推出,主要包括豁免政府收費12個月,注資中小企推廣基金等,預計開支191億;第三輪包括對運輸業、旅遊業等行業提供補貼,以及減免政府產業50%租金,預計開支20億;第四輪則包括減免非住宅用戶的水費、電費及差餉,有需要人士亦可申請分期交稅,開支涉及超過40億元。
撰文:經濟通新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