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7
京都的待客習慣:一見さんお断り「謝絕生客」
話說有一天與唸設計時大學校友Rosly討論日本設計的理念和哲學。這位校友在長野和京都工作過四年,最近回港為日本設計公司開拓香港分部。他提及到京都有一種店舖服務客人的習慣,叫做「一見さんお断り」,他暫且翻譯為「謝絕生客」。
如果有留意京都的店舖設計,尤其是祇園花街,一般門口都是很神秘,沒有櫥窗也沒有明顯的入口。而且招牌都是隱隱約約,非常曖昧。這種設計出現在居酒屋、餐廳、和服店、藝妓店、甚至相機店。第一次光顧的客人都很難找到入口,或者會感覺被排擠。當然日本人注重禮貌,真又好假又好,他們也不會說「你是生客,我不做你生意。」,他們會包裝成為因為你是新顧客,他們不知道你光顧的習慣和喜好,所以他們不敢為你作出服務,怕不能做到招呼周到 (おもてなし)。
但其實潛台詞有三。第一,京都人一向都自我感覺較為良好,比較排外。他們寧願賺少一點,也不願意做外來人生意。他們甚至連東京人和大阪人也不是太喜歡,就像上海人不喜歡北京人,北京人不喜歡上海人一樣。
第二,京都一向是貴族來飲花酒、找妓女的地方。這些娛樂場所為了保障客人的私隱,把門口設計得非常隱蔽,而且只招呼熟客,情況就好像蘭桂坊的私人會所一樣,只認樣子,不認金錢。
第三,這些花酒客經常飲醉酒,為免客人走數,他們只招呼熟客,起碼下次可以追回上次的欠款。久而久之,這種服務客人的心態和習俗由娛樂場所發展到其他生意,直接影響建築和室內設計的方法。這一千幾百年的日本習俗,慢慢影響日本人做生意的思維:究竟我們要賺盡還是要客人的長久關係?
Rosly 說:「 剛剛開始在日本上班的時候,為客人計盡了樓面面積,高興地告訴上司為客人賺多了金錢。」但是上司說,為甚麼要賺?為甚麼不能剛剛好,夠用就行了?而且多了樓面面積即是增加了建築成本,如果地方是大而無當,那些額外的建築成本就是負累。Rosly說,那一刻他得到很大衝擊,在香港樓價一定比建築成本高得多,所以香港人用盡所有方法增加樓面面積。香港一般餐廳,都叫設計師們放多一些枱,多一張枱就多幾個人頭生意。在香港這個租金主導市場的情況,這是無可厚非,但從此餐廳與客人就失去了長久關係,沒有人情味,更加不能談上客人的私隱和賓至如歸的感覺。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