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7/06/2023

從音樂劇《PROJECT AFTER 6: 無問題》中,重新思考何為「香港精神」?

 

  到底「香港精神」是甚麼?是香港人「打不死」的拼勁?還是只要有夢想就去試的 can do 精神?抑或是堅持發揚香港傳統工藝的執著?

 

  最近看了由太古坊與香港青年藝術協會 (HKYAF)聯合創作的音樂喜劇 《PROJECT AFTER 6:無問題》 ,讓我重新思考到底甚麼是「香港精神」。

 

  音樂劇由多個段落組成,都是圍繞香港的生活日常,有笑有淚、有成功有挫折,笑著、喊著看那些似曾相識的片段,總會有著點點共鳴。其中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便是兩男擂台對疊的一幕,他們比拼的不是拳擊技術,而是名與利的追逐,誰賺錢賺得多,誰開的車名貴 ……香港人向來以轉數快、食腦見稱,彷彿賺錢愈多愈成功。但我看到的,香港卻有一班有心人,不惜投身香港的傳統工藝,將快被人遺忘的傳統承傳下去。

 

 

  就如我們曾經合作的「一木」、「禾日三巷」和「草途木研社」,他們對傳統木工所花的心血,絕非現今機械化大量生產的傢俬所能比擬。記得 3年前,我和一班設計部同事,特意到他們的工作室,親身體會木工的製作過程,當中的一榫一卯、溫潤的木材、木材的香氣……至今仍記憶猶新。很喜愛一木 Ken Chow 為我們不同項目製作的餐桌和各式家具小物,這些木製品沒有花巧張揚的設計,卻看得出他的用心與細緻,能為空間帶來恰如其分的美好。

 

 

  另一個香港的傳統工藝,讓我想到「炳記銅器」,由陸樹才和陸強才兩位老銅匠主理的銅器店,雖然在去年已經光榮結業,但給我們留下的,卻是一門永不會被遺忘的手藝。近年,我們兩個位於康樂園的項目,便分別用上他們的出品——銅製的洗手盆造型簡約,但不乏手工感,其中一款洗手盆,更飾以人手錘揼的紋理,千錘百煉的手工與我們的室內設計融為一體;而對於我們後輩設計師的要求,陸氏兄弟也從沒托手踭,他們的敬業樂業的職人精神,我們也受用至今。

 

 

  另外,香港家長對於子女的教育,也是音樂劇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一班望子成龍的「虎媽」,互相較勁的,是仔女學幾多種外語、中英數常 stem考幾多分、樂器考幾多級……彷彿子女的成就,就是她們的全部。我倒覺得在這個知識隨時被AI 取代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彌足珍貴。想起數年前的一個項目,女戶主是一位事業如日中天的女強人,但她夢寐以求的,卻是一個可以和家人、孩子共聚天倫的空間,因而讓我們萌生 co-dining space 的概念,讓她在開放式廚房做飯時,可與在旁溫習/繪畫/玩耍的孩子談天說笑,想著這些溫馨的畫面,或許就是推動我們創作的動力。

 

  「香港精神」是甚麼?我相信就是那份堅持與執著,還有家人之間的緊密連繫,讓我們即使經歷多少風風雨雨之後,仍會對未來抱存希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香港精神 #設計 #香港設計 #手工藝 #Design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