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2015
當世界年輕的時候
當世界年輕的時候
上月底,我介紹過十七世紀英國詩人多恩(John Donne)的一段話:「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是為你而鳴。」並提到美國作家海明威(Hemingway)發表以西班牙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小说《喪鐘為誰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書名正是取自多恩的名句。
畫家、作家、詩人與醫生的國際縱隊
西班牙反法西斯內戰,發生在1936到1939年,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獲納粹德國支持,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雖獲國際社會道義相挺,卻很少實質援助。但世間有正義人士組成國際縱隊,畫家畢卡索,名作家卡繆、海明威、歐威爾,智利詩人聶魯達,加拿大醫生白求恩都前往參戰,全球共有四萬多名志願軍,包括一批中國人。不為甚麼,只為了西班牙反法西斯的一個口號「No pasarán!」(別讓法西斯通過)。
當世間有不公義的事發生,許多人都會認為這樣的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但為甚麼在那個時代,會有這麼多人為了反法西斯,從世界各個角落,投入那場注定失敗的戰爭呢?有人說,那是世界還年輕的時候。難道現在世界都老了嗎?都世故都計算都頹敗了嗎?你不要說喪鐘跟你無關,因為你不是孤島。喪鐘為他人響起,就是為你響起。當年西班牙響起喪鐘,大國都採取綏靖政策,於是全球法西斯坐大,二戰爆發了。西班牙內戰,是二次大戰的前哨。
有中國人參加這個反法西斯的國際縱隊嗎?兩位旅美的華裔學者鄒寧遠和倪慧如夫婦,用十幾年時間,跑遍了美國大小圖書館,足跡遍至世界各地去尋找知情人士,寫出了西班牙內戰的中國人故事。2001年在台灣出版,書名叫《橄欖桂冠的召喚》,前年中國大陸出了簡體字版,書名改為《當世界年輕的時候:參加西班牙內戰的中國人(1936-1939)》。
震撼世界良心的內戰
「西班牙內戰」,在歷史上被稱作一個「震撼世界良心的內戰」。
1936年2月,西班牙共和國國會改選,「人民陣線」贏得國會改選,隨後便推行釋放政治犯、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由於這些政策觸動擁有大批土地的教會、大地主跟保皇黨的利益,他們就暗中策動佛朗哥將軍叛變,起先西方國家都覺得不可能成功,但就在這個時候希特勒與墨索里尼派大軍送軍火支援佛朗哥,其目的是扶植一個法西斯政權,並藉由西班牙作為試驗新式武器的戰場,為日後二次世界大戰鋪路。
西方國家表面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可是私下賣石油和卡車甚至賣軍火給佛朗哥叛軍。在這樣的情況底下,雙方軍力就懸殊了,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受到很大的威脅。此時,全世界有4萬多名、來自53個國家的志願者,自願到西班牙和西班牙人民一起反抗入侵的法西斯軍隊。
現在凡是講到著名畫家畢卡索,都會提到他最有名的壁畫格爾尼卡(Guernica)。1937年4月,德國派出一批新式戰機,去轟炸西班牙北方古城格爾尼卡(Guernica),在幾小時的轟炸裏完全摧毀此城。這城沒有軍事價值,完全是平民老百姓住的地方。畢卡索這幅畫把當時轟炸的慘狀以現代主義的手法繪畫出來,在當年國際展覽會的西班牙館展出,震撼世界,對國際輿論起了很大作用,使得世界各角落的人都受到衝擊,於是著名的攝影家、科學家、作家等都紛紛到西班牙支援共和國和西班牙人民。愛因斯坦說:「在我們時代,唯一使我們對未來抱著希望,就是西班牙人民為了自由和人類尊嚴的英勇奮鬥。」
到西班牙參戰的中國人
中國與西班牙相隔萬水千山,而且中國也面臨日本的侵略,為甚麼也會關心西班牙呢?
1936年中國正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西班牙內戰是當時國際新聞的頭條,中國文藝界有不少關於西班牙內戰的作品,其中有兩位音樂家,麥新和呂驥,他們寫了一首《保衛馬德里》。
幾位去西班牙參戰的中國人,只有一位是直接從中國去的,名叫陳阿根。
陳阿根在上海組織工會被當局追捕,情急之下他跳到一艘法國輪船,同船一位越南籍的廚子告訴他西班牙的事,陳阿根被他說服,在西班牙一個海港下船,參加礦工民兵。1937年下半年他被佛朗哥軍隊逮捕, 1942年被釋放。
其他中國人有2位從紐約去,7位從歐洲去,1位從瑞士去。絕大部分從法國去的。2位原本就在西班牙。
其中一位是華裔印尼人,畢道文醫生。他在印尼出生,後來到荷蘭唸醫科。西班牙內戰爆發,他就報名參加,最先是在一個復建中心當醫官,後來撤退到法國集中營,裏面有波蘭人出版的刊物,他們搞不清印尼華裔與中國人不同,就請畢道文去演講談抗日戰爭,由此可知,當時在集中營裏面各國志願軍對於中國的抗日戰爭非常關注。
1940年畢道文到延安,在中央醫院當內科主任。他寫了好多文章,發表在延安的《解放日報》,關於衛生、關於38婦女節的來源等等,當然是由別人所翻譯。1946-47年他參加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工作,在山東煙台治療黑熱病。他後來終於回到印尼了。原在爪哇最大的醫院,因為為人耿直,所以一直被貶到一個小地方安汶的醫院。印尼的人,對他都不認識了,不知道這個人曾經在世界上做過這麼多忘我的獻身。他就在這樣的情況底下過世了。
被遺忘的歷史
2013年,這本書在大陸出版,很受讀書界關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說這是非常難得的好書,推動此書出大陸版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劉禾說,他讀了這本書極為感動,覺得這段歷史被我們大家都遺忘了。
作者之一的倪慧如說,在挖掘這段歷史的過程中,他們深深為當年國際縱隊志願者的精神所鼓舞,而這種精神逐漸也內化為他們自身的一部分。倪慧如說:「我們是從西班牙內戰這些國際志願軍中看到他們用四海一家這樣一個思想去參加。他們不認得西班牙的語言,也不認得那個國家,跟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親屬關係,但是他們把自己的性命就交出去了,義無反顧,而且沒有任何要求,也沒有問我們會不會打勝仗。他們認為對的事情就去做了。」
關於寫這本書並進行多年研究的目的,作者鄒寧遠表示,一邊收集資料一邊就感覺到壓力,這個壓力就是有這麼好的一件事情,更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希望看到這些故事的人,能夠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的是甚麼。因為志願軍的每個人,都是有各方面才能的。他們去西班牙做這些事,絕對不是因為沒事幹,他們是好好地想過的,過了五、六十年他們也記得清清楚楚。」
封面題辭寫道:「那是一場非比尋常的戰爭,/它呼風喚雨,/曾經讓畢卡索的畫筆憤怒,/讓聶魯達的詩篇流淚,/讓卡繆的心口淌血,/讓全世界四萬多個男女老少去西班牙。」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當世界年輕的時候:參加西班牙內戰的中國人》
作者:倪慧如、鄒寧遠
由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