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08/2019

定窰,可能是最危險的高古瓷


     最近一個新加坡收藏家路過香港,約我在上環桃花源吃午飯,問我有沒有碰到開門的定窰刻花梅瓶。同一個問題十多年來他問了不下十次,幾乎已成為我們每一次見面時的開場白!

 

新仿定窰刻花梅瓶  網上圖片

 

     是的,定窰刻花梅瓶非常難見到,二十多年來我只踫到一支,但有「衝」,土沁亦嚴重,再加上貨主叫價不低,我最終唯有放棄。

 

     定窰有幾危險?十多年前一個資深行家在中國大陸走私一批高仿定窰到香港,不用一個星期以一千多萬港元全數賣給一個香港收藏家。幾個月後,收藏家聽到太多質疑的聲音後,將一部份比較厚胎的送去做熱釋光檢測,得出的報告是全部樣本最後的燒窰時間少於50年。

 

     收藏家知道結果之後怒火中燒,將行家告上法庭要求賠償。行家不抗辯,匆匆忙忙將店鋪改名,自己匿藏在中國大陸,留下老婆另起爐灶。

 

     行家說自己也是受害者,他宣稱他只是替貨主走盤,一千多萬的貨款大部份已交給貨主,自己只留下一百多萬佣金。事實是否如他所言,不得而知。

 

     那一批定窰我在中國大陸見過,除了沒有皮殼之外,其他無論器型、胎、釉、裝飾工藝,仿真度都超過九成,資深行家都看走眼,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當年的貨主宣稱那一批定窰來自河北一個北宋古墓,全數裝在一個完好無破爛的瓦埕裏面,因此沒有土沁,亦即是沒有皮殼。我對他的說話半信半疑,但又找不到明顯破綻,心裏掙扎良久,最終還是放棄。

 

     定窰器我買賣不多,總數不會超過一百件,大部份是碗、碟之類,立器只買賣過兩、三件,其中一支是金代素身玉壺春瓶。

 

     宋五大名窰之一的定窰器,一直以來貨源都非常稀少,高仿品又多,價錢又昂貴,實非一般收藏家應該追求的器物。高仿定窰器的工藝水平有多高,我可以這樣回答:如果你根據文博系統的「磗家」提供的鑑定標準收藏定窰器,你只會一敗塗地!「磗家」紙上談兵,教你觀察「淚痕」、「竹絲刷痕」、「修足工藝」、「釉色」、「釉光」,但偏偏不提歲月的痕跡(皮殼),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懂!收藏家依樣葫蘆,以「磗家」提供的鑑定標準搞收藏,不中招才怪。

 

     現代的高仿定窰,幾乎全部來自河北曲陽的私窰。該地是宋、金定窰的發祥地,燒窰技術、裝飾工藝因此得以保存下來,與宋、金時期沒有兩樣,得空去曲陽走走、探訪一些私窰,觀察整個現代高仿定窰的燒造過程,對收藏宋、金時期的定窰器,將會有莫大裨益。

 

北定定窰刻蓮花碗   來源:J.J. Lally & Co.

 

     日本人從不依賴熱釋光鑑定定窰,只相信眼學,他們有何獨得之秘?關於以眼學鑑定瓷器,我跟不少日本的收藏家、行家談過,綜合他們的意見,我得出如下心得:

 

一、 觀察器型:宋、金時代的窰工,每一天做同一樣事情:拉胚、修胎、刻花、上釉,天天如是,正是熟能生巧,因此碗、盤的器壁薄如紙、轉折位線條流暢,給觀賞者一種秀美的視覺效果,是現代窰工所不及。

 

二、 觀察刻花工藝:定窰白瓷的裝飾工藝只有兩種:刻花和印花。印花用固定的陶模,圖案種類不會太多,可以細心觀察館藏、存世品的圖案,以作比較。宋、金時代的窰工以薄薄的竹片刻花,圖案、紋樣全在腦海之中,因此舉重若輕、一蹴即成,完成的圖案、紋樣給觀賞者一種巧若天成的感覺。現代窰工因為刻意模仿圖案、紋樣,因此心有所滞,落竹刀的動作自然不流暢,完成的圖案、紋樣總是給人一種刀工呆滯的感覺,正是形似而神不似。

 

     以上兩點並非甚麽鑑定秘笈。眼學這回事不會一學便會,一定要多看、多作比較才會有進歩。收藏,說易不易,說難不難。不用心學習眼學,只是依賴熱釋光、在拍賣行買貨搞收藏,只能算是附庸風雅,離收藏家/鑑賞家之行列非常非常之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定窰 #高古瓷 #定窰刻花梅瓶 #宋五大名窰之一 #私窰 #燒窰 #熱釋光鑑定 #眼學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