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2/08/2022

傳承有序的拍品「明天青釉盞」,除了看釉色、支燒,還可以看圈足、釘痕?為何它不能成為日本國寶?

  一如所料,上期文章談到的「雍正洋彩檸檬黃地開光九桃紋寶月瓶」最終以28,290,000人民幣的低價成交。為甚麽我認為28,290,000人民幣的成交價是低價?正如中國大陸某藝術媒體所講:拍品「堪稱是存世的孤品重器,如此特殊高級的裝飾,堪稱是全球公私博物館藏品中唯一一件,別無其他。市場上一對雍正粉彩蟠桃紋碗曾經賣到過9,000萬港元,這可是立件,而且還是獨一無二的带檸檬黃的裝飾!」如此一件雍正朝的海内外孤品的成交價竟然達不到一億,是買家對拍品有戒心?

 

雍正洋彩檸檬黃地開光九桃紋寶月瓶

 

  事前有行家估計,「雍正洋彩檸檬黃地開光九桃紋寶月瓶」一定不會流拍,原因是一場大龍鳳已演出了上半場,下半場不可能不繼續演下去!

 

  如此一件「佳器」,命運將會如何?從此銷聲匿跡,還是兩三年之後在另一個拍場出現?

 

  據說「雍正洋彩檸檬黃地開光九桃紋寶月瓶」早在去年九月已在美國一場小拍出現,當時的成交價是區區的17,000美元。如果傳聞屬實,當時在場的買家和大批在中國大陸,一心一意想在小拍撿漏的炒家,全部瞎了眼,還是這些人全部將拍品看成假貨,所以造就了一粒所謂大仙丹?

 

  買家撿了大漏(如果真是大漏),一般會試圖送去蘇記、佳記拍賣,令到拍品可以接觸更多有份量的潛在買家,從而最終以天價成交,而不會送去中國大陸的二線拍賣行。貨主反其道而行,是因為蘇記、佳記拒拍,還是貨主與拍賣行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現在麈埃落定,我不妨多說兩句。檸檬黃不反光、暗啞,與雍正、乾隆時期的檸檬黃不符,是因為配釉方時没有混合「玻白」。除了這點破綻,當然還有其他,但我不打算一一論述。

 

  另一件拍品「明天青釉盞」可以談的就更多。

 

  在中國大陸,宋朝的古董文物不能拍賣,因此拍賣行完美示範何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將宋朝的古董文物一律斷代為明朝,以避官方抽秤。

拍賣行官網刊出秦大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的長文。他認為「天青釉碗,從造型的優美曲線,製作的精工,到釉色的勻淨淡雅,再到使用芝麻掙釘裹足支燒的方法,都具有北宋汝窯的典型特徵。是一件質量精良,特徵明顯的汝窯器物。」

除此之外,拍品來源清晰,早在乾隆時代已東渡日本,成為大德寺四百三十世法師大徹宗鬥珍藏,後來輾轉傳到大阪自治會會長手裏,再傳到山形縣山形市円隆寺。如此一件傳承有序的汝窯重器,理應是日本國寶,但它卻不是,何解?

 

明天青釉盞

 

  「汝窯專家」康蕊君Regina Krahl如何評價此盞?她在《現存傳世汝官窰器名錄》裏完全没有提及此盞!2018年於香港佳士得以56,350,000港元拍出,來自日本私人收藏的汝窯盃,她亦「未確認是否傳世品」(詳見拙文《令人撲朔迷離的北宋汝窯器:一件傳承有序的稀缺佳器,為何落槌價不到半億港元?》)。那麽,今次的拍品是汝窯、官窯,還是仿品?

 

  在外觀上,拍品跟傳世汝窯器很相似,施天青釉、支燒,但留下的三點釘痕卻太大。

 

  拍品估價12,000,000 - 22,000,000人民幣,最終以18,975,000人民幣成交,與2017年在香港蘇富比以294,287,500港元成交的「北宋汝窰天青釉洗」比較,直是小巫見大巫,就算與上述香港佳士得的汝窯盃的成交價互相比較,也是相差甚遠。

 

  「汝窯專家」不承認、日本政府文部省没有將之列為國寶的疑似北宋汝窰盞,買家花了18,975,000人民幣購藏,為的是甚麽?

 

  究竟拍品是真是假?秦大樹說是真品無疑;日本政府文部省卻不承認它是北宋汝窰器,康蕊君亦不將它列入《現存傳世汝官窰器名錄》,可見汝窰問題之複雜,亦没有權威可言。

 

  我認為拍品的天青色釉看上去是對的,但圈足太粗、釘痕太大,並非一件開門的北宋汝窰器!那麽,它會不會其實是宋代其他青瓷窯口的產品?耀州窰和越窰(包括秘色瓷)可以首先剔除,因為釉色和工藝不符;龍泉窯有天青色釉,但不採用支燒工藝,因此亦可以剔除;鲁山段店窯有採用支燒工藝燒造青瓷,但不見碗類傳世品,難與拍品比較;臨汝窯亦有燒造青瓷,但不採用支燒工藝。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窯口是東溝窯。根據東溝窯窯址發掘調查報告:「北宋晚期燒造的青瓷,支燒者以三支釘為主, 有仿汝窯的芝麻釘, 也有張公巷窯的小米粒狀支釘。青釉瓷以素面為主,有紋飾的極少。釉色青中泛綠。」傳世品的釉色一般偏綠,又與拍品的天青色釉不同。

 

張公巷窯出土滿釉支燒標本

 

  剩下來的只有張公巷窯。張公巷窯的燒造品製作講究,古樸雅緻,質量上乘。胎骨有粉白、灰白、潔白和少量淺灰,胎質細膩堅實,與拍品的胎色、胎質相似。重要的是張公巷窯帶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為主,器底有支釘痕的呈非常規整的小米粒狀,支釘分別為三、四、五和六枚。外觀上與拍品比較吻合。明《格古要論》記載:「官窯……色好者與汝窯相類。」換句話說,張公巷窯燒造的青瓷,本身的造型、釉色、燒造工藝等,顯然承繼了汝窯風格。

 

張公巷窯出土滿釉支燒殘器

 

  拍品是不是張公巷窯燒造,雖然我不敢百份之一百肯定,但除了張公巷窯之外,再没有其他宋代窯口的産品在外觀上、工藝方面與拍品相似。可惜的是拍品不會講說話,講出自已的出生地,令到專家們爭論不休、藏友們感到撲朔迷離。

 

  汝窯就是這樣充滿趣味!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汝窯 #天青色釉 #雍正洋彩檸檬黃地開光九桃紋寶月瓶 #宋代窯口 #官窯 #古董 #文物 #瓷器 #陶瓷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