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8/02/2021

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生命填上色彩 —— 藝術的自我修行

  最近,先後接受了電台、報章、電視台的訪問,談的都是同一個議題,就是「藝術教育」。

 

  我的想法,除了來自於自己在過去十年在藝術市場的工作經歷,也很大程度受到我在擔任香港大學Global Creative Industries課程講師的兩個學年期間所教過的一百個學生的啟發。

 

  根據我的個人觀察,九成的香港大學本科學生都具備良好英語寫作能力,基本上要他們寫一篇二千至三千字的論文,無論在文法語句的靈活運用或議論的「起承轉合」方面都沒什麼大問題。

 

  因此,academically,我是一點也不擔心新一代港大學生「攞 good grade」(彷彿是他們讀大學甚至整個人生的最大意義?!)的能力。

 

  我擔心的,反而是他們處於香港這個溫室comfort zone太久,而導致的普遍欠缺個性、欠缺人生激情、欠缺未來發展方向的現象。

 

  我在課堂教的是「國際藝術市場」。根據course outline上寫的課程目的,我的責任simply是讓學生們在修畢課程後,學會認識國際藝術市場中一眾主要「玩家」(例如拍賣行、畫廊、美術館、藝術家、收藏家等)的不同角色,從而對於現當代藝術市場的種種現況有基本的了解。

 

  但在心底裏,我的願望其實並不只是一般大學lecture所著重的單向式知識傳授(How boring and uninspiring?),而是在十個星期的學期裏,透過我自身的經歷,以及一個又一個動人的藝術家/畫商/藏家故事,向學生傳授一套關於「自我覺察」和「專注成事」的心法。

 

  何謂「自我覺察」?就是我希望透過「藝術」來問他們一個人生最根本的問題:Tell me who the fxxk you are?

 

  在第一課,我已開宗明義跟所有學生說,我對於他們最後拿什麼grade,真的完全一點也不在乎(事實上,我從來沒有聽過任何畫廊主人或拍賣行部門主管會因為你的一科可有可無的選修科成績而決定請不請你)。

 

  我在乎的,是他們有否從課堂中所談及的一眾全球最出色的藝術家身上得到什麼啟發,從而推動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From Good to Great)、「更獨一無二」(Unique)、「更具創造力」(Creative)的人?

 

  我在乎的,是為何你對某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特別感到興趣或反感?你又會怎樣從你的個人愛好喜惡去分析自己的審美眼光?

 

  只因為,我深信當一個人的心目中出現了一個真心look up to的role model後,他/她才會有「企圖心」去成就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只因為,我深信當一個人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品味喜好後,其棱角分明的「獨立人格」才能得以體現。然後,你才可以更從容和自信的態度去面對haters的閒言閒語,更心無掛礙地專注成事,把自己已知和未知的潛力和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

 

  “The main thing is to be moved, to love, to hope, to tremble, to live.” – Auguste Rodin

 

  學習藝術,並不是不著邊際的風花雪月, 而是一個令我們學會「自我修行」的過程。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那個為自己生命填上色彩的藝術家。

 

  無論你將來的人生是Kandinsky的多彩多姿,還是Richard Lin的恬靜淡雅,it really doesn’t matter。我真正在乎的是你終究有沒有盡力,畫出自己的風格,活出各自各精彩的人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藝術 #Art & Culture #藝術教育 大學生 #藝術家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