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2-04

下一站…旅遊

  在繁華的香港生活,一有假期,都市人都想往外跑,藉旅遊來散散心,大吃大喝一番,紓緩一下繁重的工作壓力。身為父母的,若經濟負擔得起,更想通過旅遊讓兒女大開眼界,增廣見聞。作為癌症病人,我相信更加想外出旅遊來減低自己的壓力。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可能會認為癌症病人普遍是瘦骨嶙峋、容顏憔悴,沒有體力能到外遊埠。一般而言,癌症病人發病初期的體力會較佳,若想出外探親或旅遊,應該趁這個時機。不過,不同病人的病情會有所不同。以我為例,由於癌細胞擴散到骨,在做完電療後,仍需要休養一段日子,體力才逐漸恢復,所以病發初期絲毫沒有旅遊的打算。直至情況穩定下來,才萌生旅遊的念頭。

 

  記得有一位與我病情差不多的病友,他生前很想到外國探望讀書的兒子,但由於癌細胞侵蝕骨頭的情況嚴重,一直害怕在飛機上會遇上氣流,容易發生骨折事件。當然,他兒子有飛回香港看他,可是他的心願最後也未能完成。有些病人可能沒有這位病友那麼理智,明明病情轉差時,才想到外旅遊,以完成未了的心願,結果可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亦可能會令家屬感到內疚,這並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假如病人真的很渴望出外旅遊,我想首先對自己的身體要自我感覺良好,同時亦可諮詢醫生的意見,若得到醫生的支持,信心亦會倍增。其次,千萬不要參加旅行團,旅行團的行程一般太緊湊,三、五日馬不停蹄的舟車勞頓,可能會透支病人的體力。

 

  自由行的好處是,行程輕鬆,有彈性,最好一日只安排參觀一處景點,不要覺得不去多幾處地方就覺得不值、浪費,要知道自己仍沒康復,體力不能同常人相比。我在旅行時,早上仍很早起床練郭林氣功,下午一定要小睡才有足夠精神。不過,若是睡得晚一點,基本上不睡午覺也可以。

 

  第四,最好隨身帶一封醫生信,以便當地醫生診治。當然,在出發前要先叫醫生開一些平安藥,以防在旅途中出現感冒、發燒等。若是察覺病情有變,應提早回港才是上策。第五,最好去一些較先進的國家旅遊,不要去如越南、柬埔寨等相對落後的國家,這些國家的醫療設施較落後,萬一要在當地入院就比較麻煩。

 

  有的病人有一種豁出去的能耐,結果周遊列國一、兩個月後回港,發現自己的病情並沒有惡化,反而有好轉的跡象。說到底,在外旅遊的心情肯定較放鬆、愉快,一時間可能也忘記了自己是病人。

 

  我想,喜樂的心仍是醫病的良藥。作為家屬,若病人坦言想一起外遊,只要病人身體許可,就不要拖延了。不過,有一些老人家可能像我爸爸、媽媽比較麻煩,我一直渴望與他們出外短遊數天,但我爸爸始終堅持要等我康復了才說,這令我感到有點遺憾。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抗癌點滴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