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在家工作】家人都要有社交距離?建立實體與心理空間可減壓力
因為2019冠狀病毒疫情,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就成了一個熱門話題。有些調查訪問指出有受訪者認為在家上班令到家庭關係變好,也有受訪者表示令到衝突加劇。
這個結果完全是意料之內。對於那些爸爸媽媽忙於工作,整天在外,甚至經常離境工作的家庭來說,這就是製造一家人相聚的機會。孩子可以多見到父母,夫妻可以多些閒話家常,成年已婚人士會多一些關心長者父母,僱主也多一點問候員工和家庭傭工的身體健康和外遊情況。
但是,就算放下那些開工不足、收入大跌、沒有條件作網上學習、不能往醫院探望等家庭壓力,大部分家庭仍然會感到那種張力。
最典型的就正是「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讀者也許會奇怪家庭成員也是「社交」嗎?「社交」不是「社交應酬」嗎?正確來說,「社交」是生物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所以這也包含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就算是瘋狂熱戀期,也難以每天二十四小時相對,更何況是長期以來日出而作日入而歸的人呢!
整天在家而不能(或不敢)外出,自然會有那種坐牢被困的感覺,這不但令人納悶,更有一種無助感。缺乏實體空間和心理空間,就會煩躁和不滿,容易造成人際間的矛盾衝突。
在家上班的生存之道可以從兩方面去著手:
其一是實體空間。可以有書房來上班是超幸福,也是超現實。所以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各據一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角落,或者是劃出一段辦公時間,孩子也有一段指定的上課時間,這才可以減輕那種互相侵佔的感覺。
其二就是要有心理空間。整天一家人綑綁在一個斗室之內,就算互不干涉,也有那種在彼此的視聽範圍,彷彿被監視的感覺,或者是彼此都是小心翼翼,以免聲浪影響對方的情況。
在這情況之下,製造一些虛擬的私人空間便重要了。以耳筒手機來聽音樂看劇集,在家居一角做運動做瑜珈,甚至是霸佔㕑房浴室一小段時間,也不失為找尋心靈綠洲之旅。
也許讀者會問:「這是逆境求存,但是,這是否苦中求樂?」
我的答案:「正是!」
【你點睇?】以伊衝突升級,北韓派兵增援俄羅斯,你會否擔心世界發生大規模戰爭?►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