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2-03-24

甚麼是最佳教育?為何學生對學校沒有歸屬感?是他們變質嗎?

  現任校長說:「學生們真的對學校沒有歸屬感,不參與活動,太自我中心,沒有團隊精神。」

 

  舊校長說:「不是啊!以我當年所見,他們關心學校事務,又互相支持鼓勵。我記憶中,他們在當年學校面臨經濟困難時,校友們出錢出力,學生們更全力主動安排籌款音樂會,動員能力之高,令我們這些成人也側目。」

 

  現任校長說:「那麼發生了甚麼事?他們已變質,世代轉變,一蟹不如一蟹?還是你觀察偏頗,對他們太正面呢?」

 

  主任們看在眼裏,都不想多說。

 

(《東大特訓班2》劇照)

 

  但茶餘飯後,有人開始感嘆說:「那些教育學者和心理學家不是不斷教導我們最佳的教育方式是以鼓勵正面欣賞,而不是不斷的批評責罵嗎?每天都指摘學生不聽話,又怪他們自私無知。如此怎會不令人沮喪呢?」

 

  另一位主任說:「我以前曾經在小學任教,那些年代,校規全都是不准這,不准那,包括要學生不准上課談話,於是老師經常要嚴詞厲色地控制班房秩序。後來,專家們建議用正面方式來鼓勵恰當行為,便改為『一聞鐘聲,便應到課室,立即安靜,專心上課。先舉手,後說話。』後果就變得非常自律,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是好行為,也不用終日提心吊膽鑒貌辨色。」

 

  第三位主任說:「這就是『學生參與』的精神,讚賞他們的功勞小成就,給他們多些成功感。讓他們明白大原則,給他們發揮小宇宙的空間,多一點耐性去引導他們思考和實踐,這才會增強他們的創意、動力和自理能力。」

 

  第四位主任說:「校長好像說要我們加大力度去增加學生的參與。他說要增加助教、班長、組長、行長,如此就能不斷提醒學生去參加活動,就可以高效率地組織起學生們了!」

 

  四位主任八目相投,無言以對,繼續垂下頭來吃飯。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心理攻防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心理情緒 #心理 #情緒病 #教育 #學生 #學校 #歸屬感 #正面 #鼓勵 #讚賞 #指摘 #校長 #身心健康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