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4-23

拆解家長投訴 態度溫和易見效

  港爸港媽面對老師稱讚子女,總禁不住欣喜,但當老師作出懲罰或責罵時,大多會先維護子女,甚至反過來投訴老師。有老師指出,面對投訴文化,家長及老師雙方都要懂得溝通技巧,以幫孩子爭取更理想的學習環境。

 

投訴文化,由中小學到幼稚園也會出現。

 

  曾任中學教師、現職補習導師的黃雪陽(Sunny)表示,家長投訴老師的內容並不一定合理,過去曾有調查指出,有家長要求學校給予子女遲到的酌情權、有因畢業禮排位不理想投訴老師不公平……針對的問題還包括老師的獎懲處理、偏袒同儕欺凌,以及功課量等。

 

先要釐清問題

 

全日制小學學生都在校園內午膳,吃得快吃得慢,老師是否要求學生一定要吃完,也是家長群組中經常比較討論的議題。

 

  Sunny指出,家長決定投訴老師,其第一手資訊多是由子女提供,所以先釐清問題便相對重要。「家長不妨先找同班同學的家長傾談,了解實際情況。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其他同學及家長也認同,問題可能確實存在;但要是問題只是孩子的主觀感覺,別人都不覺得,便應先疏導孩子情緒,多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如何處理。」

 

  要是班上真的出現孩子所抱怨的問題,家長間也有了共識,便可以找機會與老師商討。「謹記溝通是雙方面的,態度溫和才能達到效果。因此家長找老師談話時,先要表達同理心,如:我們看到班上有幾個同學問題特別多,老師一定很辛苦了!就孩子提出問題,也要先聽聽老師怎樣說,如:我的孩子說情況是這樣,老師的看法如何?」Sunny也曾聽過有老師在班上以苛刻的言語責罵孩子,並在手冊上向家長投訴孩子的行為,「在了解情況後要是家長認為老師對孩子有偏見,可私底下向老師提出,看看情況會否有改善,如果還是沒辦法解決,才向校方反映。」

 

處理衝突技巧

 

 老師的獎懲處理、教學水平以及評分標準等,是最常出現投訴的課題。

 

  Sunny曾參與一個教導老師如何面對衝突的工作坊,當中有個案分享一位家長約見老師,投訴其批改英文作文的評分準則。「這位家長具碩士學歷,平日負責指導中二兒子做家課,但兒子一次英文作文成績不理想,便認為問題必定出在老師身上。」她稱,工作坊主要教導處理衝突的技巧,是要先建立信任。「先要了解家長的需要和感受,以及衝突的成因;在面對挑釁時,老師要保持冷靜,先處理人再處理事,不要急於辯護和解釋,並引導對方說出關注的問題,在總結問題時也要用客觀字眼,令家長覺得校方有誠意處理問題,最後要設定跟進的方向和事項。」

 

  另一個案是有初中學生不斷問同學借錢,訓導主任訓示任何人不可再借錢予該同學,否則一同記缺點。其後同學A遭告發借出金錢,於是與家長聯絡。家長聽到兒子有可能被記缺點立即抗議,並約見校長投訴訓導主任處事不當。Sunny續稱,在處理以上事件,工作坊的導師強調要了解衝突成因,是老師與家長的目標及價值觀不同,面談時要用客觀的字眼,不要批判、彈劾,表達方式也必須配合家長的需要,提出清晰簡潔、實際可行的改善建議;在總結爭議事項時,要強調「我們」是合作關係,有共同目標,並尋求雙方認同的解決方案。

 

勿築防線

 

  Sunny不諱言,上一代家長普遍較尊重老師,這一代家長對子女教育有更高的期待,也往往把焦點集中在挑剔老師的問題上。不少老師因此築起防衞線,只要家長一表達意見,就認定對方是「怪獸」,結果反而讓事情愈鬧愈大。「老師除了具備教學專業,溝通技巧也是重要的基本能力,兩者都具備了,家校合作才能做得好!」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了解詳情

更多親子專題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