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3-25

大難不死,怎麼仍不快樂?

 
  阿惠是個中年女士,退休生活本來十分安樂,直到一次,她乘坐小巴,發生嚴重交通意外,同車的乘客都重傷,司機死亡,阿惠幸運地只傷了手腳,留醫一星期就出院了。可是,意外之後阿惠變了,她整天心神不定,動輒大發脾氣,而且完全不願外出。家人覺得阿惠情況不妙,終於說服她來見我。第一次見面,阿惠足足遲到一小時。
  
  「傅醫生真對不起,我花了很多時間搭巴士。」由家中來診所,阿惠轉了三程巴士。陪她來的女兒勸她搭的士,她死也不肯。「現在我只敢搭巴士地鐵之類的大型交通公具,它們比較安全。唉……很麻煩,我寧願留在家中。」
  
  「你擔心甚麼呢?」我問。
  
  「莫說叫我再坐小巴,就算只是看見街上的小巴,我也膽戰心驚!」阿惠拍著心口。「一次意外,令我覺得世界其實很危險,甚麼都可能發生。」
  
  「那麼你留在家中,感覺好一點嗎?」我問。
  
  「就算我想一個人靜一靜,腦海總不其然閃出那一幕幕意外的片段。那煞車的尖聲、碰撞的巨響、倒轉了的車廂、隱隱約約的血腥味,零零碎碎,時不時就會找我。」阿惠抱著頭說。「那種心驚膽顫的感覺揮之不去,就連女兒在背後輕輕叫我,我也會整個人跳起來,忍不住又罵她……家人都不明白我,老是說我已經好好運,大難不死,怎麼仍不快樂?」
  
  我很明白阿惠的痛苦,她患上了創傷後壓力症。創傷後壓力症發生在一些災難性的事件之後,例如天災、意外、暴力等。病徵通常在創傷事件後數星期至數月出現,患者的腦海會突然出現一些創傷的片段,特別是當一些與事件有關的物件或環境挑起回憶時,患者彷彿再次身歷其境。因此,患者會千方百計避開所有與事件有關的事物,甚至逃避見人,孤立自己,以免別人問起創傷事件。不少患者更會有神經過敏的徵狀,變得非常緊張、容易受驚、難以入睡、惡夢連連。
  
  「雖然你大難不死,但是你也的確受了創傷。受創傷之後覺得焦慮不安,是非常合理的。」我安慰阿惠,她忍不住哭了起來。創傷後壓力症的患者最大的痛苦,是別人不理解他們也有情緒困擾的原因,甚至嘲諷他們脆弱、詐嬌,令他們更加覺得內疚。
  
  因此,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先要給患者一個他們覺得安全的環境,好好面對的創傷,重整他們對事件的回憶和感受,然後透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患者面對他們逃避的事物。往後數個月,阿惠由回憶交通意外開始,到觀看小巴的照片,慢慢開始走近小巴,直至她有勇氣再坐上小巴,情緒一直好轉。現在她已經大致康復,不過有時候阿惠仍不忘提醒我:「醫生一定記著在小巴中央的座位,否則我怎會大難不死?」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精神解碼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