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2-10

了解G.I.,有助分辨葡萄酒風格

  法國的著名AOC制度,其中的一個好處是讓消費者知道購買或飲用的葡萄酒是來自那一個酒區,沒有酒區的分別的話,比喻法國南部的酒在波爾多出售,不單止令消費者疑惑起來,也會影響波爾多的酒莊在本土的市場推廣,當然AOC還有很多質量上的控制,簡單而言,沒有酒區分別的話,市場會混亂起來。這個葡萄酒的級別制度,很快被歐洲其他的產酒國如意大利,西班牙接納。

 

  有讀者提問澳洲是否也有類似的制度。在澳洲這個制度稱為G.I.(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al Indication),對很多的消費者來說,G.I.可能算不了是甚麼重要的制度,但對市場推廣的人來說,就十分重要。在最初只有幾家酒莊的日子,有G.I.是有點多此一舉,但澳洲的葡萄酒業發展迅速,專業的例如幾代都在種植葡萄園釀酒,有擴展的機會的話,會買地擴張,但同時也有那些業餘人士,例如是有錢的醫生或律師,想買塊田或葡萄園來當一下酒莊主人,於是酒莊的數目增加得很快。有了G.I.,消費者可以容易識別酒是出產自那一個酒區,沒有G.I.,酒就沒有了一個身分。

 

  有G.I.也會帶來少許問題,假若一個酒莊的葡萄園,在位置上距離另一個著名的G.I. 酒區只是很少的話,那是否可以把葡萄園稍為延伸到達另一個酒區便可以呢?因此在成立G.I.的時候,必須要有合理的管制,不然有人也可以自己建立一個酒區G.I.了。

 

  歐洲的制度有部分是歷史,有部分是法規定出來的,基本上如果在地圖上,在有明顯的分區範圍之內找不到的話,那間酒廠的酒便沒有原產地。在澳洲,這個分劃G.I. 的重任,則交給了一個G.I.C 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在1995年由當時稱為Australian Wine and Brandy Corporation成立,現在AWBC經已是Wine Australia了。AWBC在二次大戰之後,一直負責葡萄酒業界的規例,而GIC的首個重任是劃分地域,再在不同地區成立當地委員會,由這委員會來定下地區範圍和名稱,最後再交由GIC批核。

 

  在澳洲要成為一個的酒區,要有以下的基本條件,要有最少五個酒莊,而每間酒莊最少要有五公頃的葡萄園,而產量又最少要有五噸的葡萄。先前提及的越界晉級為另一個G.I.的問題終於出現了。在南澳有著名的酒區Coonawarra,很多的酒莊都希望能在分劃線的右邊,最後要在地圖上能劃下界線,要到1999年才能完成,在此之前發生的爭論長達6年!

 

  有些區內的委員會想有自己的細小酒區,因為大的酒區名氣不夠,但最後都不得要領,例如是維省的Great Western,在地圖上是可以找得到的,一直以來也釀製了很多的美酒,在早期卻偏偏不被列入任何G.I.這個酒區有名的酒莊,例如是Best's Wines和Mount Langi Ghiran。

 

著名的Hill of Grace,在標籤上也有印上酒區 (G.I.)。

 

  現在只要留意一下酒標都可以見到被列入G.I.的酒區名字,舉一些例子,南澳著名的Barrossa Valley和維省有名的Yarra Valley都代表了個別的G.I. 事實上,有了G.I.,個別的酒區經已代表了某一些的葡萄品種和風格,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幫助。

 

  要詳細了解澳洲有甚麼的酒區,可以瀏覽以下的網址:

 

  http://www.wineaustralia.com/australia/Default.aspx?tabid=834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6月限時優惠】 送價值$175維柏健明目藍莓精華36:1► 火速行動

更多紅酒情報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