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1-26

對民企遲到的覺悟

  香港股市近期連續上升,本人認為中期升浪已經展開,升勢可以持續今年第四季及明年第一季,應該積極入市。但大多數朋友和客戶並不認同,他們的理由是:一,不敢買股票。二,擔心中國的經濟。對股市的信心只是時間問題,但早比遲好。對於中國經濟,筆者一向認為勿需擔心。中國經濟高速奔馳20年,慢下來和轉型,是正常的,也是必須的。在這過程中,有些企業會死去,大部分活下來,有些新生。活下來和新生的,就會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條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我們長期生活在香港,致力於股市,不去國內走走,或者瞭解多些國內的情況,其實是不行的,筆者也常有落伍的感覺。2011年初在中國的網絡廣泛轉載並紅透半邊天的一段視頻,還是同中國經濟有關的,筆者也是這兩天才看到!那就是第八屆中國民營企業峰會上,「穿平底鞋的」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同「穿高跟鞋的」央視主持人董倩的問與答。我非常驚訝地聽到:全國就業人口共約7. 8億,民企承擔了約92%!原來,民企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已是如此之大!這令我肅然起敬,並深感自己非一般的孤陋寡聞!

 

  2011年10月的世界浙商論壇,鄭宇民局長再次出場,清楚解析了新浪博友的三個問題,及主持人的一個問題,都是關於浙商,即浙江民企老闆。這前後相距一年的兩段視頻,讓我瞭解民企最近兩年的現狀,也可以推斷出未來幾年的狀況。由於民企在中國經濟的地位日趨重要,中國經濟的情況也由此可見一斑。

 

  比如問題一:「現在溫州情況到底如何,要不要救溫州?」鄭局長答:「溫州是中國的溫州,我們對溫州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經濟發展,陌生的是他的文化傳承,其實溫州人很有文化內涵。7月23日高鐵追尾事件,溫州人全民動員,緊急救援,根本沒有想過要不要救。救急天經地義,責無旁貸。這就是溫州文化的彰顯。溫州文化是永嘉文化,四海一家,義利並舉。

 

  溫州現在處特殊的轉型時期,有許多困難,要對舊有的一些生産方式做決裂似的告別,這就是不救。但是溫州在近兩年,產生出許多新興的生産要素,這些是要保護,要呵護,要支持和理解,這就是要救。救與不救之間,全在於溫州人的科學實踐。溫州人經過風雨,04年經過颱風雲那,06年颱風桑美,08年經過金融風暴,曾經滄海難爲水,溫州人不怕風浪,他們是浪裏白條!」

  (待續)

 

  轉載自《Capital CEO 月刊》 11月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垃圾徵費暫緩,未來將繼續推廣回收及減廢,你認為幾時先係垃圾徵費嘅時機?► 立即投票

更多股場琦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