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2025-03-31
從戰亂到詐騙與毒品氾濫,加上極端天災 緬甸,被詛咒和上帝遺棄的國家?
我們都喜歡看地球災難片,甚麼日本沉沒,2012,大洪水,沖天大火災,鐵達尼號,南北磁場倒轉,火星撞地球等等,但是如果是活生生極端的災難,人類又如何呢?
緬甸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滿悲劇與掙扎的篇章。近代以來,這個國家彷彿被詛咒所籠罩,被上帝遺棄在無盡的苦難之中。從戰亂的陰影到詐騙與毒品的氾濫,極端天災,究竟是甚麼讓這個曾被譽為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淪落至此?
我的家族成員在緬甸經營生意,所以對這個國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緬甸的近代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它作為英國殖民地,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木材、稻米和玉石,成為東南亞的經濟重鎮。
這一切在1962年軍事政變後戛然而止。奈溫將軍的獨裁統治開啟了緬甸的黑暗時代,經濟被軍政府掌控,實施所謂的緬甸式社會主義,導致國際孤立與經濟停滯。七十年來,緬甸的經濟幾乎毫無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每況愈下。
2021年的軍事政變再次將緬甸推向深淵。軍方推翻民選政府,引發全國範圍的抗議與武裝衝突。克倫族、撣族、佤族等少數民族武裝組織與中央政府之間的衝突綿延數十年,被稱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內戰。讓這個國家四分五裂,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毒品問題是緬甸另一個揮之不去的詛咒。位於金三角核心的緬甸,長期以來是全球鴉片與冰毒的主要產地。撣邦等地的罌粟種植與毒品製造在軍政府與地方武裝的默許下猖獗發展。毒品貿易不僅為武裝組織提供了資金,也腐蝕了社會結構。
內戰加劇了毒品問題。衝突地區的經濟崩潰讓農民轉向種植罌粟以維持生計,而毒品收益又被用於購買武器,形成惡性循環。國際社會的禁毒努力在緬甸收效甚微,因為戰亂讓執法成為空談。
當傳統毒品貿易因全球禁毒合作而式微,緬甸的犯罪經濟迅速找到了新形態:網路詐騙產業園區。
在軍政府默許甚至參與下,妙瓦底、老街等地興起數十個由中國犯罪集團運營的詐騙特區,囚禁超過30萬各國公民從事電信詐騙。這些園區實質是21世紀的數字奴工營,受害者遭受酷刑、性侵甚至器官摘除。聯合國2023年報告顯示,緬甸詐騙產業年收入已超過100億美元,遠超其合法外匯收入。
更荒謬的是,軍政府與民族武裝對這些園區的保護費爭奪,成為內戰的新動因。這種將國民與外國人都異化為可榨取資源的思維,標誌著緬甸國家道德徹底淪喪。
很難想象緬甸最成功的商業大亨潘繼澤(Serge Pun)是曾經不名一文的香港移民,靠用小舢板給輪船運送補給品以及銷售空氣消毒劑以賺取微薄的佣金為生。
「1973年當我來到香港時,身上只有5港元,這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的全部財產。當時我20歲,身體很好,我知道我必須生存下來。」。
如今,潘繼澤經營著一個規模龐大的商業帝國——恆澤集團(Serge Pun & Associates),旗下擁有36家公司,業務領域包括銀行、房地產開發、農業綜合經營、醫療服務以及汽車分銷等等。潘繼澤還經營著緬甸唯一一家國際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祐瑪戰略控股有限公司(Yoma Strategic Holdings),市值約為1.82億新加坡元。
歷史一再證明,專制與強人政治往往是戰爭、貧窮與動盪的根源,而緬甸正是這一悲劇的活生生例證。在緬甸北部山區的克欽族傳說中,世界由納特(神靈)掌控,而某些納特會對人類施加無法解除的詛咒。
當我們審視緬甸的當代史,很難不認為這個國家正承受著某種惡咒。有人說,緬甸是被上帝拋棄之地,但或許更準確的說法是,它是被人類自身的貪婪與愚蠢所遺棄。
從殖民統治的創傷,到軍政府的制度性掠奪;從毒品經濟到詐騙產業的變異,7.9級地震,成為現代文明世界中最刺眼的道德黑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