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3-06

【蝴蝶效應】疫情下「非接觸經濟」意外崛起,網上買菜與餐飲外賣表現最亮眼!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不但引發各地民眾恐慌,爭相搶購糧食和口罩等醫療物資,更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其他效應。除筆者上期提及的新一波「智慧製造」興起外,同樣受惠於新型肺炎的還有「非接觸經濟」,當中以網上買菜和餐飲外賣平台的表現最為亮眼。

 

  「非接觸經濟」一詞,源自中國證券公司海通證券發表的研究報告《科技護航「非接觸型經濟」》,意指透過互聯網平台,促成人與人、人與物之間在無需接觸的情況下,便可實現交流或交易等經濟活動,例如:網上購物、外賣配送、遠距辦公、網上教育等。

 

  在新型肺炎的陰霾下,大家盡量避免與外人接觸,有人在家辦公,深居簡出,亦有人需接受防疫隔離,完全無法出外。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於是人們的生活作息就改以「非接觸」形式繼續進行。最有趣的例子莫過於在鑽石公主號遭受隔離的澳洲籍乘客Dave Binskin,網購了兩箱紅酒,網購平台Naked Wines竟然派出無人機,以無接觸方式把紅酒速遞過來,頓成一時話題。

 

  目前,中國仍有數十個城市實施封城或半封閉式管理,讓民眾無法出外買菜,但卻意外帶旺了原本不被看好的網上買菜服務。其實,網上買菜平台在國內已推出好幾年,但始終存於慘淡經營的狀況。究其原委,家庭中負責買菜煮飯的中老年人,習慣到菜市場實地挑選新鮮食材,根本上對這類平台不感興趣。然而,在現今封城管制下,民眾不能走到菜市場,但又想自行在家煮食,於是惟有改為上網買菜,令正處於垮台邊緣的網上買菜平台得以起死回生。

 

  顧問諮詢機構AgencyChina指出,在農曆新年前,大部分網上買菜平台已顯得危如累卵,只靠背後出資者的雄厚財力在吊命;惟在新型肺炎爆發後的農曆新年,頹勢卻180度逆轉了。獲騰訊支持的每日優鮮宣稱,農曆新年期間訂單暴增5倍,7天內銷售了4,000萬項新鮮食物。另一電商巨擘京東亦聲稱,今年新鮮食品銷售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總共售出達1.5萬噸新鮮食材。

 

  然而,網上買菜這種非接觸經濟需求,會否只是曇花一現呢?估計疫情過後,民眾便會恢復上街購物,網上買菜需求可能只是一時性的提升。不過,最終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能否因此而改變,端視乎他們是否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以武漢市為例,當地人不能離開家門,於是通過微信團購新鮮食材。但是不少居民表示,對食材價格和品質感到很不滿,更指許多食物送到時經已變壞,起碼有三分一都得丟掉。經歷如此可怕的消費體驗,相信武漢人在疫情過後很難會再光顧網上買菜吧!

 

  新型肺炎意外帶旺的食品類非接觸經濟活動,除網上買菜外,還有餐飲外賣服務。疫情爆發後,民眾不願出外用饍,令餐飲外送需求激增。因此,愈來愈多餐飲業者跟外賣平台合作,改以非接觸外送方式提供餐點:外賣員將餐點放在指定位置,讓顧客自行取餐,避免直接接觸。

 

  星巴克(Starbucks)在中國夥拍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提供餐飲外送,麥當勞、肯德基與必勝客等連鎖快餐店亦先後推出無接觸外賣服務。根據餓了麼的最新數據顯示,杭州西湖區與溫州龍灣區的外賣訂單分別暴增11倍與15倍。

 

除餐飲外賣外,餓了麼近年亦有跨足網上買菜服務,農曆新年期間,單是北京的外賣買菜訂單量,已較去年同期激增9倍。(圖片由作者提供、來源:阿里足跡官網)

 

  餐飲外賣訂單量突然暴漲,隨之而來的是外賣員人手不足的問題,於是阿里巴巴嘗試用一種新的共享經濟模式——共享員工,應對這個勞動力缺口。阿里巴巴旗下盒馬鮮生跟北京心正意誠餐飲公司、西貝餐飲集團合作,僱用餐廳員工為臨時外賣員。此舉既可解決員工在餐廳停業後的收入問題,又可紓緩外賣平台人力短缺之困,可說是雙贏局面。

 

  可是,餐飲業者卻未能因此而脫困。近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聯合調查餐飲與零售業的經營狀況,發現34%中小企帳上現金只夠營運一個月,33.1%可支撐兩個月,僅得17.91%足以維持三個月。其實不單是中小企,就算是大型餐飲企業也有資金短絀的情況。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早前向傳媒表示,旗下400多家堂食店面已停業,只保留100多家門市維持外賣服務,每日收入約200萬人民幣(約224萬港元),僅及正常營業時的十分之一,但每月開支卻高達1.5億元(約1.7億港元),恐怕手中現金將撐不過3個月。

 

  餐飲業面臨如斯困境,與之存有共生關係的外賣平台當然不會袖手旁觀。京東生鮮發起「餐飲零售發展聯盟」,鼓勵餐飲品牌投入半製成品速食生產,再透過京東所有管道進行營銷。美團亦啟動了7項商戶扶助措施,不但減免旗下平台收費,更與銀行攜手提供約100億元人民幣(約112億港元)的優惠利率貸款,緩解企業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武漢肺炎爆發後,京東生鮮成立了「生鮮商品保民生應急小組」,協調300多個供應商,並調用全國逾30個倉庫,以解決民眾買菜難的問題。(圖片由作者提供、來源:京東生鮮官網)

為防止疫情擴散,美團外賣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顧客下單時,可與外賣員協商在公司前台或屋苑指定位置放置外賣餐點,再由顧客自取。(圖片由作者提供、來源:美團外賣官網)

 

  遭逢今次新型肺炎疫情,餐飲外賣平台可說是「禍兮福所倚」,生意額因禍得福而飇升,但「福兮禍所伏」,與其枯榮與共的餐飲企業一旦出現倒閉潮,外賣平台亦難以獨善其身。中國烹飪協會初步評估,疫情完結後,餐飲業至少要2至3個月始可恢復常態。且看這對「難兄難弟」能否在互相扶持下捱過這疫後3個月。

 

中國烹飪協會的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餐飲業的總收入為4.67兆元人民幣(約5.23兆港元),新春期間收入便佔去15%以上。換言之,2020農曆新年碰上武漢肺炎,便等同冰封了7,000億元人民幣(約7,800億港元)的經濟收入。(圖片由作者提供、來源:pixabay.com)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Smart Living #智慧城巿 #非接觸經濟 #網購 #網上買菜 #餐飲外賣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疫症 #肺炎 #疫情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