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10-28

元宇宙年燒100億!Meta虛擬辦公被市場看衰、VR裝置難以應付工作需要!朱克伯格VR霸業何去何從?

  Facebook母公司Meta日前發表了旗艦級VR頭戴裝置Quest Pro,並與微軟合作,展示各種虛擬辦公室應用,力圖拓展其元宇宙版圖,但最終只換來市場的悲觀看法。公司股東Altimeter Capital更向Meta執行長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發出公開信,要求他削減對元宇宙的投資,並透過裁員和限制資本支出,挽回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Meta作為一代社交媒體霸主、元宇宙先驅者,為甚麼會淪落至如此尷尬的境地呢?

 

股東要求縮減元宇宙投資金額

 

  在Meta公布第三季業績前夕,避險基金Altimeter Capital Management執行長布萊德.格斯特納(Brad Gerstner),於2022年10月24日發出一封題為《該健身了──Altimeter給予朱克伯格(及Meta董事會)的一封公開信》的公開信,勸諫該公司不要再增加對元宇宙的投資。

 

朱克伯克經常粉墨登場宣傳Meta元宇宙,今次旗艦級VR裝置Quest Pro正式發售,他當然要親自露面推廣產品。(圖片來源:朱克伯克Facebook專頁)

在Meta Connect 2022大會上,該公司展示了擁有雙腿的朱克伯格化身在虛擬世界裏跳來跳去,讓人以為只靠Quest Pro便可做到全身動態捕捉。但後來卻被科技媒體《RoadtoVR》踢爆,影片中蹦蹦跳跳的虛擬化身是靠第三方動態捕捉技術來實現。(圖片來源:翻攝Meta Connect Keynote 2022官方影片)

 

  Altimeter Capital持有Meta約250萬股股票,相當於0.11%的股權。格斯特納認為,Meta 持續向元宇宙投入大量資金,但卻看似回本無期,已開始讓投資者失去信心,故此提出3大建議來解決當下困境。

 

  格斯特納的提案分別為:元宇宙的投資金額從每年100億美元壓低至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每年縮減50億至250億美元(約390億至1,950億港元)的資本支出;裁減20%人手,精簡公司營運。假如朱克伯格肯採納上述提案,預計Meta每年現金流可以倍增至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

 

  格斯特納之所以按捺不住要發出此公開信,只因Meta業績表現非常不濟。根據2022年第三季業績報告,公司收入只有227.14億美元(約1,771.69億港元),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的273.8億美元,更是首次連續兩季收入下跌;同時,其成本與開支增加19%至220.5億美元(約1,719.9億港元),以致純利暴跌49%至43.95億美元(約342.81億港元)。

 

元宇宙虧損抵銷臉書3成盈利

 

  Meta成本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元宇宙項目實在太過燒錢了!2021年,Meta開始在財報中加入負責開發VR裝置的Reality Labs財務項目,當時顯示公司已向元宇宙投入逾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的資金。

 

  來到2022年,Reality Labs收入每況愈下,按年跌48.9%至2.85億美元(約22.23億港元),累計首三季虧損總額更高達94.38億美元(約736.16億港元),已完全抵銷Facebook廣告帶來的3成盈利,而且全年虧蝕肯定會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難怪會引發投資者的擔憂。

 

  Benchmark分析師馬克·茲古托維奇(Mark Zgutowicz)評估,Reality Labs的虧損額起碼有60%是來自建構元宇宙平台的開發成本。他直言,除非戴上VR眼鏡後不會讓自己看起來像外星人,否則VR元宇宙市場根本難以成形。

 

Meta現已跟微軟、埃森哲(Accenture)等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Quest Pro引入到模擬訓練、3D設計、虛擬會議等用途。(圖片來源:Meta Quest官網)

 

Quest Pro定價過高令人卻步

 

  外界愈發擔心,Meta對元宇宙巨額投資可能會血本無歸,特別是考慮到該公司最近發表的新產品顯得平淡無奇,無法引起市場太大興趣。2022年10月12日舉行的Meta Connect大會上,該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VR裝置Quest Pro,並會跟微軟(Microsoft)、Adobe合作,為元宇宙引入大量生產力工具,試圖將現實辦公場所搬進虛擬世界。

 

  Quest Pro作為旗艦級產品,內置儲存空間達256GB,索價1,499美元(約11,692港元)。相比同廠另一款VR裝置Quest 2,128GB型號價格為399.99美元(約3,112.2港元),256GB型號價格則為499.99美元(約3,899.9港元),顯得Quest Pro定價過於高昂,令人望而卻步。

 

Quest Pro採用強化鏡片系統與機身設計,讓用戶可享有更清晰、穩定且輕盈的穿戴感受,而且又內置Snapdragon XR2+ Gen 1處理器以提升運算效能,使軟件應用體驗也較上代產品有明顯改善。(圖片來源:Meta Quest官網)

Meta Quest Pro(左)價格為1,499美元,足足比同是256GB儲存空間的Quest 2(右)貴上3倍,相信一般消費者未必有興趣購買。(圖片來源:Meta官網)

 

  至於Meta虛擬辦公室方案,主要是將微軟旗下的Teams、Office、Windows、Xbox遊戲等服務,整合至Quest Pro。用戶可以在VR協作空間Horizon Workrooms內,直接進入Teams視像會議,透過虛擬化身跟同事開會。用戶又可在虛擬世界內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辦公軟件,直接撰寫宣傳文案、製作業務簡報。

 

Meta建構了一個虛擬的辦公空間,設有3個虛擬屏幕和1組虛擬鍵盤滑鼠,可讓用戶長時間沉浸在元宇宙工作。(圖片來源:Meta Quest官網)

 

  朱克伯格強調,為配合虛擬辦公室應用,塑造了擁有雙腿的虛擬化身,並藉由Quest Pro的臉部識別功能,讓虛擬化身能夠如實呈現用戶當下表情,加上手勢到腳部等肢體動作,讓用戶在元宇宙中享有更直覺、更自然的互動感受。朱克伯格聲稱,這種跨屏幕、跨裝置的體驗為「未來虛擬辦公室的基礎」。

 

VR虛擬會議未必有市場需求

 

  不過《彭博社》(Bloomberg)卻狠批,Meta推出了一款幾乎沒人會買的貴價VR裝置,然後積極推銷一項現在還未有市場的VR會議服務。現時有採購VR裝置的企業,主要應用於員工培訓,讓受訓者可以體驗模擬的工作環境,而不是進行虛擬會議。

 

  甚至乎,Meta自家員工不愛使用VR裝置來召開虛擬會議。《紐約時報》報道指,朱克伯格曾要求工作團隊在Horizon Workrooms開會,惟很多員工不是沒有VR裝置,就是還未有註冊好裝置,迫使他們連忙購買和設定裝置。另外,Meta技術長Andrew Bosworth也曾嘗試在Workrooms主持一場虛擬會議,但卻因技術故障,最終要改用Zoom開會。

 

  科技媒體《TechCrunch》認為,Meta試圖在虛擬世界重現用戶的表情變化與肢體動作,只不過是對現實世界的低劣模仿;有表情追蹤功能的VR會議勝過沒有的虛擬會議,但不會比視像會議效果更好。由此可見,VR技術作為溝通協作工作,著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TechCrunch》進一步指出,人們在現實辦公環境中習以為常的各種事情,譬如電腦上的多工作業、滑鼠游標的切換、App與網頁的相容性等,在元宇宙中全都不復存在,這樣工作起來又豈會得心應手呢?Meta現在所做的只是對既有現實事物進行低級模仿而已。

 

科技媒體《The Verge》指出,Meta虛擬辦公空間裏的鍵盤似乎無法像現實世界般,用戶不必盯著鍵盤就可以快速打字。朱克伯格解釋,這只是初代版本,所以仍未完美,日後將會持續作出改善。(圖片來源:Meta Quest官網)

Meta重點推介的VR會議服務,可讓用戶加入Teams會議。但有不少看法認為,大部分人仍傾向直接透過Teams進行視像會議,而不是在VR環境內以虛擬化身使用Teams開會。(圖片來源:Meta Quest官網)

 

電池續航短難以應付工作需要

 

  朱克伯格解釋,Quest Pro定價1,499美元,價位比Quest 2高出3倍以上,一般消費者未必負擔得起,所以將之定位為生產力工具,面向設計師、建築師等從事創作的專業人士。例如設計好一輛新車後,Quest Pro用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觀察車輛停泊在現實車庫的狀況,查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然而,Quest Pro的耗電量卻遠高於Quest 2,電池續航時間僅能維持60至90分鐘,根本無法長時間工作使用。因此,朱克伯格描述的虛擬辦公應用,迄今只是徒具虛名,未有實際使用的可行性。或許誠如《TechCrunch》所言,虛擬辦公室概念早就應該入土為安了!

 

Meta Quest Pro的目標客群是從事創作的專業人士,惟其電池續航時間頂多只有90分鐘,相信無論是畫家、或設計師,均難以在1.5小時內完成作品吧!(圖片來源:Meta Quest官網)

 

  由是觀之,企業辦公場所是否存在對VR技術與元宇宙的需求,目前仍要打上一個大問號。但朱克伯格本人卻對元宇宙前景深信不疑,加上Meta公司財雄勢大,確實可讓他繼續投放資源進行探索。2022年第二季Meta研發開支佔收入的比例達到30%,遠遠高於大部分科技企業。

 

  朱克伯格在2022年Meta年度股東大會上揚言:「我們將在3至5年的時間內積極進行投資,並有大量資金流失。」若然Meta在接下來的5年內,每年都投入逾100億美元來研發元宇宙,到2026年軟件、硬件和其他費用的投資可能會累積至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

 

Meta元宇宙燒錢更勝自駕車

 

  若然將Meta的元宇宙投資,跟其他科技公司的投資項目作比較,便會發現這很有可能成為科技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燒錢坑。以蘋果(Apple)為例,在第一代iPhone誕生前的2002年至2007年,Apple研發總支出大概為34億美元(約265.2億港元),當中某些年份的研發經費最高佔總收入的8%。

 

  可是,隨著iPhone銷售額不斷攀升,蘋果研發支出佔比也持續下降:2010年縮減至2.7%;2016年則維持在3%;估計現時已回升至6%左右。期間iPhone給Apple帶來的回報高達1.6兆美元(約12.48兆港元)。相較之下,iPhone為蘋果創造了驕人的業績,但所花資金僅是Meta投資元宇宙的極小部分。

 

  跟Meta元宇宙燒錢程度最接近的,可能是自駕車研發。自2020年起,30家科技企業合共向自動駕駛項目投入160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近年投資總金額已大增至270億美元(約2,106億港元)。

 

  當中以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的投資最大,2019年研發開支為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現時估計已上漲至55億美元(約429億港元),惟期間卻鮮有營收入帳。雖然自駕車的投資回報也不明確,但至少投入資金不像Meta元宇宙般龐大。

 

朱克伯格:共度時艱終有回報

 

  格斯特納指出,就算以矽谷的標準來看,對模糊不清的項目每年投入100億美元,也是一件讓人害怕的事情。他認為,在全球經濟動盪、公司成長放緩之時,更要合理地控制資本開支,所以應把元宇宙投資金額限制在每年50億美元之內,讓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在收入中的佔比,達到與Apple、Google等科技巨頭的同等水平。

 

  那麼,格斯特納提出的忠言,能否進入朱克伯格的耳內呢?10月26日舉行的第三季財報會議上,朱克伯格回應指,雖然有許多人不認同投資元宇宙,惟這是極具歷史意義的發展項目,也許數十年後回過頭來看,大家就會了解其重要性。

 

  盡管面對經濟不景氣、激烈市場競爭、投資元宇宙虧損等挑戰,朱克伯格表示,希望投資者能與Meta一起共度時艱,上述問題日後將可陸續獲得解決,更強調有耐心的人最後都會得到回報。如此看來,他還是會繼續堅持走其元宇宙稱霸之路。最終,朱克伯格對VR虛擬世界的豪賭是成是敗,只能留待時間驗證。

 

Read more:

 

Meta元宇宙霸業坎坷:VR大將離職,部門虧損累累!Apple VR明年降臨,勢掀產業革命?

3大科技巨頭逐鹿元宇宙!Meta熱賣VR裝置,Google重啟AR實驗室,Apple研製AR眼鏡,誰會是最終贏家?

Facebook變Meta!易名背後動機大剖析:重押Metaverse新業務?轉移醜聞注意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Smart Living #Facebook #Meta #VR #Quest Pro #微軟 #虛擬辦公室 #元宇宙 #馬克·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社交媒體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