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7-21

【創科發展】科技指數有助激活創科生態圈,造就本地科研成果商品化!

  內地為加快推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訊息網絡新型基建,讓現有基建更智能化,預計在未來五年內為800多個項目投入至少17萬億人民幣(約18.5萬億港元),包括廣東省的無人駕駛、智能口岸等73個項目。當中有份參與的企業名單中,除了人工智能的商湯外,並無其他香港企業的蹤影,反映香港在創科領域上仍未得到充分肯定。

 

  誠然,香港在高階的基礎研究,即研發過程的上游部分例如人工智能領域,早已在區內以至國際赫赫有名,只是研發成果商品化的成功例子不多。

 

  政府雖然近年致力推動創科,並希望透過再工業化發展智能產業,以提供更多優質就業機會,可惜往往忽略了中下游部分產業。從立法會文件中顯示,「創新及科技基金」申請審批成功率一直偏低,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於2016至2018年度的獲批項目比例不足一半;院校中游研發計劃於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的獲批比例更不足兩成,令不少有潛質的技術未能獲得資助,有礙業界作商品化發展,以致錯失良機,難以在今日的基建項目發展中分一杯羹。

 

  要促成本地科研商品化,當局應盡速促進大學、科研機構和業界有更密切的溝通合作,並多了解業界的人才需要,力求在教育上有適切的配合,讓年輕人學以致用,令業界不愁人才,更要訂立完善制度以督促施政,如制訂「科學與技術指數」,讓各界時刻檢視相關情況。

  而在制訂科技指數方面,可借鏡於美國的「州際新經濟指數」。這指數在1999年由美國資訊科技和創新基金設立,以25個指標,衡量各州的新經濟發展是否達到以創新驅動新經濟的理想模式。包括指標檢視是否以知識為本、全球化程度、企業家精神、資訊科技主導和創新性等。其中有兩個領域的指標,特別值得關注。

 

  一)知識型工作——IT業以外的IT專才就業情況;各級包括經理、專才和技術員的就業情況;整體勞動人口的教育程度;由外地引入的知識工作者;本地外移的知識工作者;製造業工人的生產力;高薪行業的就業情況等。

 

  二)創新能力——高科技產業如電子產品、電訊、生物醫學等的工作職位增減;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成功申請的專利數目;業界在科研的投資;非業界在科研的投資;創業投資金額等。

 

  我們制訂指標後,還需要定時審視更新,並公布各界,以助監察施政。今年2月初,政府把新冠肺炎疫情的資訊上載到一個互動地圖儀表板,讓市民對疫情重點一目了然,備受好評。政府也可考慮以互動地圖儀表板展示這個科學與科技指數,令各界更能掌握措施的成效,促使當局迅速調整或加強策略。

 

  我相信科技指標有助激活本地創科生態圈,造就更多本地研發成果商品化的成功例子,香港要成為人才匯聚的智慧城市,必然指日可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智慧城市5.0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智慧城巿 #創新科技 #科技指數 #創新及科技基金 #人工智能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