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
【科技幫到手】政府應如何遏止新冠疫情、截斷傳播鏈?先進科技成抗疫關鍵
新冠疫情持續多時,市民難免出現抗疫疲勞,政府須探索更有效的防疫措施,以達至「清零」目標。當中善用先進科技,便成為抗疫關鍵。
早前瑪嘉烈醫院有小型爆發,專家認為可能與最先確診員工居住在疫廈有關。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教授曾在一個電台節目提出,「醫管局和政府各部門應善用政府內部的電子平台溝通」,發現有大廈爆發疫情時,醫管局可盡快提醒居住在該疫廈的員工做檢測,令病毒不致在醫院內爆發。
事實上,政府內部早有可協調和互通資訊的先進電子平台。例如早於2019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已研發一個嶄新的「聯合運作平台」(COP),這個透過共用地理資訊系統的電子平台,實時各部門提供與天災有關的事故資訊,包括山泥傾瀉、由暴雨造成的水浸、風暴潮引發的海水淹浸和重大道路事故,同時提供其他輔助資訊,包括天氣和交通資訊、地圖數據等。COP方便各政府部門協調和分工合作,而各部門更可通過流動和桌面電腦應用程式,利用雲端技術,以可靠和安全的方式使用該聯合平台。
有關當局如能把這個聯合平台用作抗疫工作,每天比對醫療人員的居處地址和對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人士的居所,並以COP通報旗下超過160個醫療機構,包括公立醫院和門診,便能火速在局內8萬多員工中找到可能的隱性患者,再動員更多人手加快個案追蹤,跟進對病毒有陽性結果人士並追蹤密切接觸者,而非只著眼確診者,這樣便能有效阻截第二層傳播,減低醫院和社區內病毒爆發的風險。
除此以外,去年二月初,政府在多個政策局和部門的通力合作下,也建立了綜合疫情資料的互動地圖儀表板,讓疫情資訊更公開透明,不但可穩定民心,還方便執行防疫行動。
本港第四波疫情反覆,感染源頭不明個案為數不少。由於確診個案多出現在「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居民組織及管理公司的大廈爆發。而這些大廈多集中在四個區域,包括中西區、油尖旺、九龍城和深水埗。這些地區樓齡高、劏房單位多、人口密集,令播毒風險大增。為免疫情進一步擴大,政府已作出多次突擊封區檢測,其中便包括了這些地區,並迅速利用地圖儀表板顯示封鎖範圍,讓媒體及市民清楚了解圍封之正確位置,以便為市民進行強制檢測。
同時,利用互動地圖儀表板也可加強各界溝通。據統計處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發現,油尖旺最多亞洲少數族裔居住,他們未必通曉中英文,如果能在地圖儀表板上增設多一兩種語言,令少數族裔更掌握疫情資訊,相信便可協助他們參與全城抗疫行動。
要有效遏止疫情,及早隔離感染的高危群組以截斷傳播鏈至為關鍵。全球都善用先進科技抗疫,尤其用作偵查感染源頭不明個案,政府既然早有配備精良的軟硬件,便應靈活運用這些資源,加強資訊互通,從多方面協助追蹤感染源頭,疫情便可望盡快消退。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