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3
【FOCUS】福島核廢水拍板入海 科技未來神魔難料
隨著日本周二(13日)正式拍板,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逾百萬噸經稀釋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十年前堪比「切爾諾貝利事件」災難級別的東京電力(TEPCO)核事故,遺留的手尾爭議似蓋棺定論。拋開環保、健康影響的科學之爭,此震撼性決定再將地緣政治各自站隊置於台前,而無遠弗屆的人類科技未來或神魔難料。
逾百萬噸入太平洋或需時30年
日皇、日揆周日(11日)甫出席「311」大地震十周年追悼儀式,日本政府今早即正式拍板,就著當年在地震引發海嘯中重創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隸屬東電),在兩年內啟動排放已累積的逾百萬噸經稀釋的核廢水入太平洋,預料總需時約30年。
何謂「核廢水」?這須回溯至2011年3月11日,當天福島第一核電廠因地震緊急停機,其後而來的海嘯令全廠突失電力,致循環冷卻水泵失效,最終演變成爐心熔毀及氫氣爆炸的核事故,嚴重程度獲評級為跟前蘇聯「切爾諾貝利事件」相同的7級,至少15萬人強制撤離。
廢棄十年惟日增廢水仍達逾百噸
儘管日本政府在核事故發生一周後(3月20日)明確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將永久廢棄,惟過去10年間,新產生的核廢水仍以每日140噸的速度累積,包括6個反應堆原有的冷卻劑、為持續冷卻堆芯而新注入的水、大量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
東電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附近建立了逾千個大型儲水罐,截至上月,累積的廢水已達約125萬噸。
隨著核廢水持續增加,東電在廠區附近建立了逾千個大型儲水罐,截至上月,累積的廢水已達約125萬噸,足以填滿600個奧運標準泳池。東電預計,儲罐容量將在明年秋季達到極限,首相菅義偉今早就稱,要推進反應堆報廢,「處置是無法避開的課題」。
經稀釋後屬危險或安全看法兩極
根據日本的設想,核廢水在排入太平洋前將經兩次淨化處理,據東電的數據,屆時大部分的放射性元素如銫、鍶都已基本清除,對於不太容易處理的氚,濃度則相當於相當於世衛飲用水標準約七分之一。
不過,以東電當年救災的遲緩反應並涉嫌隱瞞事故嚴重性來看,其數據是否可信及未來就淨化的實際操作如何,似乎疑慮重重。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就指,福島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等的含量,存在損害人類DNA的潛在危險。另一方面,帝國理工學院分子病理學主任、放射學專家Geraldine Thomas就指,氚根本不構成健康風險,尤其是當考慮到太平洋的稀釋因子時,更有學者指,每噸經處理的核廢水中的輻射量,少於一次胸部CT掃描。
沸沸揚揚的科學之爭以及中韓齊表嚴重關切,令事件後續影響難料,而日本此震撼性決定再將地緣政治各自站隊置於台前。
核能、星鏈、AI……禍福難料
美卿布林肯發推稱,感謝日本在決定處置福島第一核電站水方面所作的透明努力,並期待繼續與之協調;華府則指,日本政府的做法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而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總幹事Rafael Mariano Grossi則表示,向海洋排放並非新鮮事物,世界各地皆有發生。
以較清潔的核電取替化石能源,引發核能安全關注之外,無遠弗屆的人類科技未來或神魔難料。最新一例是「鋼鐵俠」Elon Musk的「星鏈」計畫被指毀了星空,皆因這些位於低地球軌道每顆如同汽車大小的衛星,運行痕跡已影響天文學家對彗星的觀測。而隨著人工智能、超級計算等的興起,AI預警系統加上高超音速武器,或加速戰爭爆發及升級速度。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