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9-13

從「911事件」思考反恐的複雜性



  親身經歷過的歷史性事件會給人留下長久的印象,剛剛過去的星期天(11日)是「911恐怖襲擊事件」21周年,紐約市官方在曼哈頓世貿中心遺址舉辦了紀念活動。在電視上看到相關新聞,讓我回想起當年那段難忘的經歷。
 

(iStock)

 
恐怖襲擊害無辜,心理傷口難撫平
 
  2001年我在紐約做記者,住曼哈頓北部的上東城88街,離曼哈頓南端的金融區較遠。9月11日早上,從收音機裏聽到有飛機撞上金融區的世貿中心一號樓,我當時的反應是,這可能是一起意外。很快,另一架飛機撞上了世貿中心二號樓。我馬上意識到,這不是意外,因為沒可能這麼巧,兩架飛機連著撞向兩座紐約最高建築物。這肯定是有預謀的破壞行動。
 
  當時是香港時間晚上九點多,正是報社編輯部最忙的時候,我相信國際部的同事從外電報導中已經知道此事,但我父母未必知道。於是我馬上打電話向家人報平安,告訴他們紐約發生的事,我和家人目前安好,請父母放心。幸虧我打了這個電話,否則我父母和親友可能會急壞了,因為很快電話就打不通了(後來得知這是官方採取的安全措施)。同時,美國還關閉了領空,防止再有恐怖分子劫持民航飛機作案,而境外所有正在前往美國的航班都要返回出發地;如果機上燃料不夠,可降落在加拿大或墨西哥的機場。
 
  被撞之後,110層高的世貿中心雙塔烈火熊熊。在樓內工作的一部分人走樓梯往外逃,倖免於難,但位處高層的許多人卻被火焰截斷了逃生之路。兩座大廈相繼倒塌,共2606人喪生,包括400多名救援人員(消防員、警察、急救車救生員)。無辜的生命就這樣斷送在恐怖分子手裏,而留在家人、朋友、同事心中的則是永久的痛。美國官方每年9月11日這一天都會舉行追思儀式,包括在世貿中心遺址、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以及另一架被劫持客機的墜毀地點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時至今日,各種努力仍未能撫平人們心中的創傷。
 
  恐怖襲擊發生之後,官方呼籲所有的人都應盡量遠離金融區,但作為記者我必須趕到新聞一線。當時地鐵只通到曼哈頓中城42街,而警方又禁止車輛向南開往下城,我只好從42街往南步行,越走煙塵越大。那幾個星期我每天發稿,一直到10月7日美軍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正式開始。這真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恐怖行為」存歧義,道德判斷政治化
 
  對於「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性質,國際上幾乎沒有歧義,因為它是以暴力手段傷害無辜平民,從而宣洩仇恨並試圖實現其政治目標,這是國際公認的恐怖行為。幾年前,中東所謂的「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綁架並殺害多名外國媒體的記者,以達到其政治訴求,這也是典型的恐怖行為。實際上,很多國家的法律都把為宣揚政治訴求而製造恐慌、透過對平民實施暴力甚至殺害平民以實現某種政治目標的行為定義為恐怖行為。
 
  但對於其他一些政治目標相對不太清晰的暴力事件,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判斷,有時甚至會極端兩極化。前幾年,巴勒斯坦年輕人用刀襲擊以色列猶太人,以色列稱之為「恐怖行為」,並予以嚴厲打擊,以軍士兵後來擊斃多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但很多巴勒斯坦人在社交媒體上讚揚這些人是敢於反抗以色列暴力統治的烈士,這種讚美令一些巴勒斯坦青少年深受影響,他們繼續持刀對猶太人發動襲擊,最終被開槍打死的巴勒斯坦人遠多過被刺死的猶太人。這是用鮮血書寫的悲劇。
 
  今年5月11日,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女記者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 在約旦河西岸城市傑寧採訪時被以色列國防軍開槍打死,世界各國普遍譴責針對記者的暴力行為,很多人認為這是一起恐怖謀殺,目的是「殺一儆百」,恐嚇其他記者,阻止傳媒報導以色列軍人在當地的暴行。但以色列方面最初拒不承認以軍士兵槍殺了阿克利赫,並且一直無視聯合國有關開展刑事調查的要求。直到9月5日才承認,一名以軍士兵「極有可能」誤射了阿克利赫,但以方不會對任何人展開刑事調查。一起轟動世界的暴力事件就這樣不了了之?
 
  有的國家動輒將外國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黑名單,號召全世界對其實施制裁,但甚麼是恐怖主義?雖然教科書和法律都對恐怖主義和恐怖行為有明確的闡述,但人們在判斷此類事件時往往不自覺地加入自己的「道德標準」,從自己的立場或信仰出發,對各類事件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使得「剷除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非常困難,因為連最基本的問題都缺乏答案:究竟應該由誰來認定何為「恐怖主義行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恐怖襲擊 #911事件 #恐怖主義 #以色列 #巴勒斯坦 #阿克利赫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