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加息、高息、新窮人
美儲局宣布加息四分一厘,到4.5至4.75厘區間,進一步放緩了加息步伐;鮑威爾表示,這次加息周期完結前,至少會加多兩次息,卻沒有具體講明最終加息至多少。
以上大致符合市場普遍預期,除了鮑威爾說,投資者不要指望今年會減息。因市場曾一度以為,加息會於上半年見頂,並於年底前開始減息,但周二(31/1)蕪文《兵凶戰危,買這兩種股》便已指「莫說是減息,加息頂位之高,以及維持時間之長或會遠超市場預期」。
除股、樓投資者外,對香港的中產乃至普通市民,加息又有幾關事?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也認為,高息環境持續,本港亦會維持高息狀態,故他勸喻市民在置業或借貸時,要管理好利息風險,最重要的是供款人有能力還貸款,即是都係那句:「借定唔借,還得到先至好借。」且不去探究這個與負資產的關係,但在未來至少1年的加息、高息環境下,你也要避免自己淪為「新類型窮人」(圖一)。
社會看窮人不同了
「窮」也有新舊之分?被譽為「最偉大的社會學家」、波蘭裔的英國社會學家鮑曼(Zygmunt Bauman)在其著作《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圖二)描述,歷史上不同時期出現的工作倫理和消費主義,如何塑造了社會對窮人的看法,而今時的窮人卻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危險的境地。
鮑曼認為,我們已從19世紀的生產者社會,進入了消費者社會,而窮人的身份價值同時被逐步貶低。從前的生產者社會對窮人的態度雖有矛盾:一方面恐懼和反感,另一方面卻是憐憫和同情;然而,今時的窮人變成了麻煩和包袱,消費者社會對窮人不再同情,而是反感和恐懼,甚至想徹底消滅窮人。
因為從前的生產者社會,窮人還可憑著工作倫理,例如一家之主、家庭經濟支柱等的身份,獲得「不懶惰」、「有用」、「有價值」的認同與讚賞,但處於今天的消費者社會,隨著科技與全球化的發展,生產效率的提高,勞動力的需求便沒有之前般殷切了,而人的價值也從以生產衡量而變成了以消費來衡量,很多人也藉著消費,尋求自我認同,獲取社會地位,並以別人認為有意義和價值的方式生活。
消費社會 新窮人多
鮑曼指出,目前全球趨勢就是透過大幅減少產品和服務的壽命,以及提供不穩定的工作,把經濟導向短周期和不確定的生產,而主流價值觀亦變成了消費、消費、消費以外,還是消費。一個人若不消費就沒有了價值,在消費者社會的窮人被認為是多餘的,不能增加社會財富之餘,還會加重社會負擔。以上描述是否似曾相識?
(istock)
你或認為自己並不窮,但「消費者社會」的新類型窮人可以是坐擁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元樓的業主,揸價值幾十萬至過百萬元的車,但要他拿出1萬元現金也覺得很吃力的人!當月尾一出糧,他就要供車、供樓,日常生活很節儉,今餐食得勁,下餐就要食碗麵。攞名牌包包,著名牌衣履,但一旦有病要入醫院,卻不能選住私家醫院,因沒有買醫保。衣著光鮮,出糧就要找卡數;不幸被裁員,便找不到卡數。這些又是否你的寫照?
之前零息時代,賺錢太容易,正如小米(01810)的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能飛上天。雖然他原本說的是科創順應潮流的「風口」項目,或是加入了對的行業,但零息時代的紅利,或加入了「風口」行業,的確會令人有「發達容易」的感覺。
以解難能力見真章
如果你感到現在很難賺錢,便顯示你已落後於時代。從前「靠父幹」、父母幫手俾首期;普通程式員都可獲公司options,甚至加密貨幣能讓人一朝發達的「美好年代」將不復再,因那只是時代帶來的機遇,主要看運氣,而不是像今時要真正以能力,包括知識、技術等,來解決難題分高下,量價值。
新一代富豪都是靠創新科技起家的。打工仔若非從事創科,發達固然不容易,但搵食又會否很艱難?那就要看自己是不是在「增量市場」或「存量市場」。
所謂「增量市場」就是市場可愈來愈大,而且供不應求,「藍海」陸續出現;「存量市場」則是一個成熟的市場,不但同業已在分同一個餅,而且這個市場亦不會變大,作為從業員,恐怕只得個「做」字,甚至隨時會被人搬走了自己件芝士。
不過,如果你懂得用腦、用新模式改造舊行業,把新玩法帶給消費者,便有機會在這「紅海」裏,找到「藍海」。由加息、高息塑造的新時代需要一些能繼續「輸出」價值的人。
要不斷學習、與時並進,才會令你具有價值;在某個領域上,做到極致,或熟練的境界,才較有機會在職場生存下來。在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努力進修,再練好功夫,深耕細作,精心打磨自己。
在裁員潮下,要保住荷包,未雨綢繆,便要改掉貪慕虛榮的習慣,做好儲蓄準備。其實,生活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才知道,不要再花時間、花錢在一些無謂的虛榮上,也不要先使未來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