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3
元朝亡於印鈔多
美聯儲局說何時減息,要看美國通脹是否能回落至達標(2%)的水平。不過,美國上周公布了4月CPI按年升3.4%,雖符合市場預期,但仍高於年初水平,而批發價(未來零售價的指標)4月的升幅更遠超預期。
面對國內通脹問題,拜登政府仍以QE製造經濟繁榮的假象,持續下去,恐要步歷史上帝國崩潰的老路。正如財富500強中,一間電力及天然氣公司的前財務主管、通脹專家戴維斯(J. Kennerly Davis)指出,實際通脹比官方公布的CPI「兇猛」得多。
戴維斯說,自2021年拜登上任以來,美國人的購買力跌了近兩成(19%),即原本能以100美元可買到的貨品,現只能買到原本81美元的貨。至於生活必需品,例如雜貨就升了21%;汽油升47%,房租升20%,電費更升約30%。
另一方面,美國打工仔扣除通脹因素後的平均時薪,卻減了逾2.5%。現時美國一般家庭每年須多付1.2萬美元,才能維持拜登上任時原有的生活水平,但拜登政府仍不改美國「大花筒」的本色。自上任以來,拜登就透過發債、津貼、補助等形式,為經濟體系灌水,無非是希望取得政治支持。
拜登根本就沒有解決通脹的方案,也沒有嘗試控制通脹,以穩定物價,只持續用發債借來的錢,「買票」討好支持者,導致美國國債驟增13萬億美元,累計已逾34.6萬億美元。
美發債等於印鈔
美國發債和印鈔根本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一件事。有評論直指「貨幣就是債務,國債就是貨幣」,只要貨幣供應量不斷增加,定會造成持續通脹。
美國有陰謀論者更說,美國政府透過降低,甚至破壞貨幣的購買力,以掩飾美國經濟及財政俱差的真相。而通脹則是美國人的財富「從儲蓄戶口和實際工資,轉移到政府庫房的隱形渠道」,也變相是向中產及基層徵稅。在美國這種貨幣政策下,今時買美債或揸美元現金都不是明智之舉。
美國政府掩飾經濟差的真相(AP)
如果大家同意,美國的「貨幣就是債務,國債就是貨幣」,通脹便屬「債務違約」的後果,同樣是貨幣發行機構(即美國政府)欠缺償付能力和信譽的表現。
美國政府為要延續美元國際霸權的地位,不惜明裏暗裏,QE再QE,卻缺乏償付能力,如不改善,政府信用便瀕破產。上周佛誕(15日)筆者在《世銀叫央行用黃金儲備》一文指出,中國歷史上,濫發鈔票導致民不聊生的例子不少,元朝、1949年前的國民政府等都是,不但經濟民生弄至一塌糊塗,也葬送了政權。
全面用鈔「元」祖
元朝(1271至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全面使用鈔票(紙幣)朝代,蒙古帝國疆土遼闊,蒙古人又重視商貿,所以比金屬更便於攜帶,也利流通的紙幣,便成了貨幣之選。
忽必烈1260年即位之後,便發行了紙幣「中統鈔」(圖二),從10文到2貫,共10種面值,嚴令臣民使用;其後他又制定兌換率,設立紙幣兌換所「金銀平準庫」;定廢、舊紙幣回收制度,嚴懲偽鈔印製。
中統鈔初發行時,總發行量為73352錠(50貫為1錠),但到了1276年,短短16年間,元朝便因連年用兵,令中統鈔發行量達1,419,665錠,翻了近20倍!如此瘋狂灌水,通脹怎不急升?美國於2009年3月開始QE,至今亦已15年……
狂印銀紙帝國散
1287年,元朝發行「至元鈔」(圖三),代替已嚴重貶值的中統鈔。按規定,至元鈔兌中統鈔的兌換率為1:5,即舊錢(中統鈔)5「元」才可兌新錢(至元鈔)1「元」。若以銀價為標準,元朝老百姓的財富即時貶值了80%!元帝國征戰需財,一眾皇帝又好封賞武將群臣,加上出手闊綽,而搜括百姓總不及印鈔,以及挪用「鈔本銀」(庫房的銀儲備)般便捷。如此「大花筒」與印鈔的密切關係和做法,是否與今時美國情況相似?
到了1350年,元朝再發行了「至正鈔」,但僅3年,至正鈔的發行額,就已相當於1950萬錠的中統鈔;至1355年,發行量已經相當於中統鈔的6000萬錠,是中統鈔初發行時7萬餘錠的800多倍!
從經濟角度看,雖然蒙古軍強悍,東征西伐,所向披靡,更拓元帝國領土,橫跨亞、歐,但就因一張張薄薄的紙錢,帝國竟分崩離析;羅馬帝國衰落,也有類似故事。今時美國不以史為鑑,硬要點紙(美鈔)成金,只會讓經濟如建在浮沙上的七寶樓台,終有一天會倒下。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