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7-20

把分享融入生活對兒童、青少年情緒發展的好處

  這篇文章以我們的研究論文4S課程中的分享內容,討論分享與感恩的密切關係。如何透過把分享融入生活,除了對兒童及青少年情緒發展的好處,也是幸福的源泉,加深他們了解金錢的意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雖然有些人認為理財教育總是功利主義的,其動機是為了使自己而不是為別人,但愈多國家已經積極將品德、價值觀和親社會行為(moral values and prosocial behaviours)納入理財教育(DeSteno et al., 2014; McLeod, 2007; Xiao et al., 2009)。

 

  研究指出許多良好的個人品質,例如樂觀、希望和感恩,都預示著積極的理財行為。特別是感恩,最近的實驗研究發現,感恩可以增加個人等待長期金錢回報的意願,耐性增加,更會規範自己的行為。

 

增加等待長期回報的意願

 

  少數亞洲國家,如日本和新加坡,已經開始在國家層面的舉措來教育小學、中學和大學生理財。感恩和分享在理財教育計劃中變得更加重要,這個方向與將感恩和其他積極的個人品質與理財能力聯繫起來的研究一致。

 

  日本中央金融服務信息委員會將感恩和分享的概念引入其理財教育計劃,希望幫助中學生了解他們都是社會的一部分,受益於現有的基礎設施和他人的幫助。因此,為社會做貢獻也是他們的責任。例如要求學生志願服務和向慈善機構捐款,將想法轉化為行動,在社區中做好事。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可以通過共享資源和捐贈善款來獲得對社區的歸屬感。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更多的錢並不一定會讓人們更快樂,而分享是幸福的源泉。

 

教分享、感恩的原因

 

  我們與香港教育大學研發的4S課程,分別教小學和中學的版本。我們想強調將分享助人的品德概念融入4S課程,不單為了兒童情緒發展的好處,提升他們了解金錢的意義,主要因為研究指出許多良好的個人品質,例如樂觀、希望和感恩,都預示著積極的財務行為。

 

(istock)

 

  4S課程(中學12節其中有兩節)教導分享的概念,分享是一種有助於他人幸福並同時有益自己心理健康。換句話說,是利己利人的親社會行為。

 

  舉出例子,在4S課程,學生參與一項名為「幫助盲人」的活動。學生們結成一對,一個眼睛被布遮住,另一個幫助「這個盲人」穿過走廊,返回座位。然後學生反思他們的經歷,幫助人得到滿足,被幫助的人懂得感恩。此外,學生還被要求和父母溝通、商討,寫下他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善行。

 

感恩促進積極的理財行為

 

  一個研究(2014年)將青年年人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被要求回憶讓他們感到感恩的經歷、第二組回憶感到快樂的經歷,第三組回憶他們喜歡的任何經歷。然後,所有青年人都被要求完成問卷調查,選擇立即獲得金錢獎勵,還是等待幾個月以獲得更大獎勵。

 

  結果表明,與其他兩組相比,「感恩」組的青年人更願意等待以獲得更大的獎勵。換句話說,促進個人的感恩可能能夠促進一個人積極的理財行為。

 

  總而言之,許多西方國家將理財教育引入正規課程,涵蓋儲蓄、消費、保險以及投資等個人理財的主題。同時,最近愈多國家已經努力將品德價值觀納入理財教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親子理財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理財 #情緒發展 #親子教育 #理財啟苗 #兒童 #分享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