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06-12

內銀投資需知減息與降準

  內地於今年1月及2月份相繼採取降準、減息等寬鬆貨幣政策,釋放市場流動性。預期中央為鞏固目前經濟復甦成果,下半年在貨幣政策方面仍具進一步寬鬆空間。

 

  事實上,無論是降準還是減息,對經濟的影響最終還是加強貨幣流通,從而令資金成本下降,因此對總體宏觀經濟,或者不同的行業的經營均具刺激作用,惟兩項措施對銀行股的影響卻不盡相同。

 

  首先,相信大部分投資者均會認同降準對內銀帶來的影響較為正面。在商業銀行的操作層面上,降準主要是降低其留存在銀行體系的資金,並將此部分資金釋放出來以供應在市場中流通。這對運用存貸利率差進行獲利的內銀企業而言,相當於增加其業務規模,利好其業績表現。除此之外,降準對於內銀另一個相對不容易察覺,但又實實在在存在的影響,在於降準在某程度上有助於提高內銀的資產質素。主因隨著內銀加大貸款總量的供應,假設壞帳總額沒有跟隨降準在短期內出現大幅變動,那麼內銀在壞帳比率,至少在百分比的數字上,呈現出一定的下降。

 

  其次,再看減息。減息的運作原理更為直接了當,其作用是降低企業、居民貸款成本,一方面降低其利息負擔,另一方面刺激貸款方的借貸意欲,從而加強流通性供應。相對於加息有助於銀行提高淨息差水平,市場中亦有觀點認為,減息其實不利於銀行的淨息差收入,對銀行股而言,實質上是利淡消息。筆者認為,減息對內銀股的影響具多重複雜因素,並不可以簡單理解為利淡因素。

 

  第一,淨息差收入對銀行業務而言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銀行股的盈利及資產質素,總體上更加是反映在宏觀經濟的發展。因此,減息對內銀帶來的影響,更多將反映在未來宏觀經濟活躍度的提升、企業對融資需求增長等。第二,加息利好銀行淨息差,惟減息對淨息差帶來的影響卻未必如加息般顯著。因為減息,實際上是指由人行發放給商業銀行的利率下降,而商業銀行對面客戶時所作出的存貸利率變動具一定自主性。在市場流動性較為偏緊的時間,減息雖然還是會導致商業銀行存款、貸款利率不對稱地向下行,但由於流動性偏緊時,資金需要量一般較高,因此息差收窄程度未必如加息般明顯。

 

  因此,降準與減息雖然同為刺激市場經濟的措施,惟對於內銀股而言,兩者所帶來的影響有所分別,投資者應該留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經濟不停學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理財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