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
時代的災劫
2010年印尼爪哇麥拉山火山發生了火山爆發,一如人類的數千年歷史一樣,災區中總有守護者死守捍衛村莊,往往每次在事後總有焦屍被抬出,而且仍然維持著禱告模樣,他們的犧牲是高尚情操的殉道,也可能是保衛承諾的徹底盡責,但是每個人面對災劫,都可以選擇他的面對態度及方法,除了祈禱及犧牲殉道以外,我們還有甚麼方法更有意義?
2008年金融海嘯的爆發,同樣災難性令以美國為主的資本主義世界面臨崩潰,體制瓦解在即,美國選擇了量化貨幣這條死路,就有如病態賭徒進一步借貸一樣,其實美國在1972年左右取消金本位之後,其實都是不斷加印銀紙,地球上的貨幣愈來愈多,引致物價在這數十年也在不斷上漲,實際上,所謂資產的高回報,和政府的高支出,完全都是依賴著印鈔過活。
正確來說,我們是一直也生活在虛假的世界中,只是這些假的事情已經變了常態,所以人才會不斷自己欺騙自己來生活下去,但是去到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這種虛假的制度已經崩潰,可是美國不肯領導世人回到現實去,反而進一步加印銀紙,於是乎本來各國政府都用印鈔來共同麻醉自己,由那時開始便變為互相搶掠了,因為誰人印得愈多愈快,就誰人搶掠對方愈多,但印銀紙誰來「埋單」?
當然是將錢存在銀行的儲蓄者,錢愈印得多就愈貶值,於是儲存戶口的錢好像不變,但能在市場兌換貨物的能力就收縮了,其實就是被印鈔者偷了去!這是經濟剝削,也為世界各國製造了極端的階級衝突,因為銀紙既然貶值,有資產者就得到表面可觀的投資回報,而無產者卻要面對高通脹之苦,這樣社會自然會出現撕裂,這世界愈亂可能對貨幣霸權的國家就愈有利,因為一有戰亂人們就會去爭相購買美元等「強勢貨幣」,這些霸權國家就可以在印更加多銀紙之下,他們的貨幣卻反而得到升值。
香港樓市同樣是以上貨幣搶劫的犧牲者,但是可能香港人自小也受著歐美的「國民教育」,所以對歐美國家總有一點迷信和敬畏,對引起樓價大升的量化貨幣,不單只無對美國的譴責,還將責任推到炒家、地產代理、政府甚至最近更針對有資產者身上,這是不公義的,本來作為代理人這種埋怨也無所謂,因為「食得鹹魚抵得渴」,每個職業都有其為社會承受厭惡一面的角落,只是問題並沒有去解決,公眾沉迷在埋怨和不切實際的等待中,世界當然亦不會因為埋怨而得到改善。
明白到樓價上升的罪魁禍首的話,就應該明白所有資產都是不斷價格上升這個真理,直至到有一日,量化貨幣停止或是進入通縮年代為止,這個大局其實是一個收割競賽,無資產者可以收割分享到的社會財富就愈來愈少,結果在貧富及分享懸殊情形之下,會充滿怨氣,產生仇富的心態,有資產者也不要沾沾自喜,因為政治上會衍生補償方案,最低工資就是這種政治需要而產生,但是最低工資亦會對另一個板塊中小企產生不公平,而部分中小企因此面對營商困難而結業。
要避免這惡性循環,政府始終都要分配好財富,在量化貨幣大氣候下,其實政府是應該鼓勵普遍人置業或者投資,因為「小市民有合乎自己財富比例的投資,才是面對量化貨幣的最合理方案」!可是官僚上的怕揹鑊的心態令到高官們往往只叫人小心入市的風險,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不投資的風險,這和面對量化的應變原理是背道而馳的!
本來樓市辣招是一個好的財富分配政策,因為是令到所有有資產者入市都要跳過高門檻,而無產者入市卻沒有門檻,此情形之下,本應是可以令到更多無資產者置業,而有資產者的投資減慢動作,這正是一個財富分配的機制,但是因為高官們怕揹鑊竟然往往警告市民要小心相對風險低得多的加息危機,再加上傳媒往往也加強報導樓價大跌的評論,這更加令到市場上最細膽的無產者不敢入市,還有近年社會民粹情緒令樓價上升成為政治上的錯誤原罪,於是更多人也一起等待真理的來臨,同樣擔誤了入市時機,都令樓市辣招根本不可以為市場產生更好的財富分配效果。
當量化貨幣繼續令樓價向上的時候,之前錯失了上車置業的人士往往會成為公屋輪候冊人士,令社會產生了公屋困局,太多的公屋不單只令政府負擔日益沉重的房屋支出,更加令新供應要撥備更加多的部分去興建資助房屋,令私樓供應量大減,公屋政策最後也變為鞏固樓價政策。
筆者一直說樓價上升不是想獲利,是想人們面對現實,當你面對現實後才能找到最好的面對方案,要樓價較合理甚至下跌其實是有方法的,但這結果不是瞎等就可以得到,是要配合多個客觀因素才能成事,我們可以下回再談。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