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5-12-03

不如將錢放在床褥下?

   歐洲央行正在試探銀行和儲蓄者的容忍極限。自從出現了銀行,人們就假設最低的利率水準為零,因為沒有理由儲蓄者存錢還要貼錢給銀行的。但是歐洲央行所作所為顛覆了傳統的思維,不僅銀行將資金放在央行帳戶需要支付利息,而且負利率越來越深。

 

  歐洲貨幣當局意在一石兩鳥,既迫使銀行將多餘的資金放貸出去,支持實體經濟,制止經濟滑向通縮,又讓熱錢在歐元區無利息可圖,引導資金外流,迫降歐元匯率。這是12月3日歐洲央行決定背後的邏輯。在此之前,丹麥、瑞典、瑞士央行先後推出負利率政策,防範熱錢湧入所帶來的匯率升值、競爭力下降。負利率,可謂央行歷史上的奇葩,超越了一般人的想像力。

 

  不過負利率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並沒有將銀行間的過剩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的借貸上,只是令流動性氾濫,資產價格上揚;令歐洲幾個國家開打匯率戰,競爭性地拉大負利率,堵截熱錢進入。負利率的惡果已經開始浮現。銀行存在央行的資金可以負利率,但是銀行很難將儲蓄者的資金也變成負利率,零利率似乎是底線,於是銀行的利差縮窄,利潤率下降。這對盈利能力本來就不佳的金融業極其不利。

 

  銀行有選擇權,不將資金存放在央行,那麼手中一定有巨量的現鈔。現鈔在儲存、運輸、點數上均需要成本,這個應該是銀行願意接受一定範圍內負利率的最終底線。

 

   由於存在央行有成本、借錢出去有風險,資金成了負擔,於是歐洲出現了第一家銀行向儲蓄者收取費用,個人儲蓄也開始負利率了。筆者認為,如果全球經濟久無起色,央行不斷放水,個人儲蓄負利率的時代可能就會來臨。

 

  歐洲消費者想出了一些對抗負利率的招數,如多交稅給政府一年後要求退稅返還、多充儲值卡、改儲黃金等,不過根本性問題是:如果要貼錢給銀行才能儲蓄,我們會不會將錢放到床墊下或鞋裏?畢竟床、鞋不會收費。當然,藏錢在家中面臨著偷盜、火燭等風險。而且如果錢稍微多一點,儲蓄者就要睡高腳床,穿高跟鞋了。似乎也不是出路。

 

  歐洲是一個極端例子,亞洲基本上還沒有到負利率的地步,不過儲蓄者存錢在銀行幾乎「無利可圖」卻處處可見。各國央行的QE政策實質上是劫貧濟富的,央行買盡零風險資產,導致儲蓄收益暴跌是一個全球跡象,令沒有在資本市場投資的中低收入階層資產貶值,跑輸通脹。

 

  出路在何方?存銀行不如買銀行。經歷了一輪去槓桿和增加資本金之後,銀行的抗金融風險能力已經提高,它們的盈利能力未必最高,穩定性卻有明顯的改善,還有央行的呵護。筆者認為部分銀行債券甚至銀行股票的風險回報比好過銀行儲蓄,不過投資者入市前務必做足功課。投資有風險。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