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8/2019

香港既得利益者,一蚊都不能少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自由行人數大減,零售業叫苦連天,尤其以奢侈品零售行業首當其衝,本地中華總商會將矛頭直指反送中運動示威者,歸咎他們令香港形象大損,令內地自由行卻步,香港雅虎甚至將Jack Wills公司清盤而撤出香港事件與示威掛鈎。

 

 

  確實,往日連行步路和呼吸都感到困難的海港城和時代廣場,今日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寧靜和空氣清新。作為消費者,當然喜見如此景象,但對於一眾商戶老闆,以至商舖業主來說,斷人衣食猶如殺人父母,罪大惡極。其實五年前的佔中運動,香港市道亦經歷過同一狀況,已經令商界恨之入骨。在每個社會,從來只有商人和政客是最大既得利益者,因為無權無勢平民百姓永遠都是被施捨的一群。無色無味的所謂自由民主,就是敵不過濃烈撲鼻的銅臭味,自由被剥奪,當然痛不過荷包受創。

 

  旅遊業是香港四大行業,零售服務業當然也依靠旅遊業帶動,但零售業卻一直依賴內地自由行的消費,甚至已經被寵壞成慣性銷售的亢奮情緒。在金融學有一套理論叫過度反應理論,解釋了當大家在牛市及熊市之下,都會因為獲利或虧損而產生過度樂觀及悲觀情緒,繼而造成認知偏差,出現非理性投資心理和行為。被內地豪客寵壞的本地零售業,現在一下子承受不起落差,出現了過度反應和認知偏差。他們因為悲觀情緒影響,一口認定是示威活動嚇怕了內地遊客,生意大減是事實,但卻沒有理性去認真分析,真正令其生活艱難,其實是香港商舖的天價租金。

 

  當一個正常生意額不能抵銷一個不正常租金,儘管有生意,那收入都只不過是九牛一毛。一間店舖,會因為完全沒有生意而導致結業,抑或因為挨不住昂貴租金而結業,其實商界心知肚明,但偏偏裝聾扮啞。既得利益者,又何止業主一個;商戶老闆,何嘗不是既得利益者。當他們眼中只有錢,填不飽肚的自由民主,又點會唔賤過地底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5支的士車隊陸續投入服務,提供網約服務及電子支付等,收費較咪錶價高,你會否考慮選用服務?►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2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HC0066發表於 2019-8-30 05:45 PM via app
  • #3
  • 政府呼籲業主減五成租給商戶,但沒有下文。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默默發表於 2019-8-27 12:00 PM via mobile
  • #2
  • 香港人已經被租金压得死死,舖租贵,商人就將租金轉給客人,客人咪係內地自由行,本地香港人已經買不起,用不起!政府跟房地產商通过房地產已經將香港人的血汗錢吸干,香港人生活困難,政府每年财政將賣地税收通過差餉大力回贈給房地產商,派少少給市民就叫安慰,因供楼压力压制市民,用利益引誘商人,強力分化,迫要賺大陸錢的市民一次又一次低頭,手舉共產黨主義红薄以示支持,香港情況就是这样,誰不恐懼,以后各自会想办法逃走,这才是真實情況!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Art Month 2025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