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7
中西洗澡文化差異:揭開洋人睡前不洗澡之迷
因為每年舉行的「法國五月藝術節」,每逢五月份的香港都彌漫著一陣法國風,加上最近的法國總統選舉選出了一位最年輕的總統,媒體上的法式風暴吹得更加激烈。除了一系列圍繞著年輕總統與年其年長許多的妻子之外,最吸引到我們注視的文章跟政治完全無關。這星期的蘋果日報國際版有這樣的一個標題:《【法國人在香港】唔鍾意沖涼係咪堅?居港法國仔解迷思!》
這個不洗澡的迷思其實早已存在於中西兩大文化差異中,而且臨睡前不洗澡這個現象其實並不局限於法國人。根據我們旅行時的觀察,普遍歐洲人,或者北美洲的人,在晚上臨睡前都不會洗澡就直接上床睡覺。即使你並不是潔癖大使,看見這些臨睡前不洗澡的人心裏總是接受不了,畢竟我們都在一個慣性臨睡前洗澡的亞洲社會中成長,若果睡前偷懶不洗澡,父母絕對會對子女加以懲治一番。再者,經過一整天的工作或玩樂,身上的細菌可能從巴士或餐廳或書店或戲院跟著你回家,不洗澡直接上床入睡等同把細菌帶到床上!
就著這個議題,我們曾經跟一些晚上不洗澡的歐美旅人閒談,普遍得出兩大原因令他們放棄睡覺前沖涼:
早上洗澡令精神為之一振
「朝早起床後洗澡很 refreshing 」基乎每個人都用「refreshing」這個字眼,這個說法當然無容置疑,讓你可以精神奕奕開始新的一天。而且這個想法好像已經深深植根於西方社會文化中,君不見歐美的電視電影中,主角們早上起床後到浴室洗澡這個場景是很常見嗎?但早上洗澡 refreshing 跟晚上洗澡其實是可以共存的,這個答案對我們來說依然不到位,未能清楚拆解何以忍受不洗澡就睡覺的那份坐立不安。
晚上洗澡感覺更寒冷
這個理由比較合理,歐美國家的冬天可以很寒冷,晚上洗完澡後抹身的那電光火石間的冷感的確很難受。莫說西方國家,在寒冷天氣警告生效時的香港,晚上洗完澡的那刻也很具挑戰性,很多時都要一鼓作氣,身體微震的情況下快速抹身。我們在巴爾幹半島及俄羅斯地區時正值冬天,青年旅舍的浴室並沒有能放暖風的浴室寶,但我們都嘗試堅持每晚洗澡,偶而幾晚因寒冷感太強而就範。親身經歷過這等寒冬地區後,我們更理解西方人這個洗澡習慣了。
長路回家旅程大部分時間都在西方國家,亞洲洗澡習慣在西方同時為我們帶來方便與不便。先講不便,我們在巴塞羅拿時住在來自香港的友人的家,同屋另外有兩男一女,分別來自德國、巴西和法國。有一晚我們跟友人和兩男外出吃晚飯,大約在十時回到家,我們都很累,於是想快快洗個澡便休息,奇怪的是,我們洗澡時每隔一會都會聽到「嘭嘭」的敲牆聲,但在花灑頭下又搞不清楚聲音從哪個方向傳來,所以沒有理會。直到我們刷了牙洗了臉,躺在沙發上準備好安眠時,突然聽到一下又一下沉重的腳步聲,同時感覺到一股殺氣正衝著我們而來。抬起頭,看到的是法國女子憤怒的臉,她說:「你們知不知道你們的洗澡聲把我吵醒了?!我好不容易才入睡,我明天還要早起,你們有沒有搞錯!這裏是歐洲,我們不像你們亞洲人會在晚上洗澡!」說罷,她轉身就走。法國女的那番話,很明顯帶有種族歧視,聽得怒火中燒的KJ想跟她理論,但被TJ阻止了。我們應為香港的友人著想,我們跟法國女開戰可其容易,又沒有後果,反正明天便離去,一輩子也不會再見,但香港友人還要跟法國女同住,友人好心收留我們,我們實在不應為她製造麻煩。
至於方便,很明顯就是晚上洗澡不會遇到競爭。香港人一家大細去旅行,晚上總會遇到洗澡的問題,問題可以是大家爭著要沖涼,又或時大家都不想去沖涼。在國外,我們無論是當沙發客在別人家作客又或是投宿要共用浴室的平價旅館,都不會有洗澡問題,晚上根本沒有人要跟你爭,我們幾乎每次都是慢條斯理地執好洗澡裝備,再從容不迫地走到浴室享受熱水澡,洗澡時沒有任何壓力,因為外面不會有人排隊等著用浴室。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比方說我們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入住的奇妙旅館,就曾經跟不同的亞洲人住在一起,他們跟我們都一樣,都是習慣在晚上洗白白,有段時間住了另外兩個日本人,所以大家都要配合洗澡時間,不過讀者還記得的話,那間旅館的浴室非常不堪,沒有人會想在裏面逗留大久,遑論在裏面享受淋浴,因此沒有造成太大問題。
其實說到底,洗澡就是為了清理身體上的污垢和细菌,無論是早上洗或是晚上洗,都是只求自我感覺良好,而事實上兩者各有各好處,看個人習慣而已。當然如果時間許可的話,我們就覺得早晚各洗澡一次,精神奕奕去上班,乾乾淨淨入睡,最好不過。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