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8-28

甜得健康

  上星期六和朋友嘆下午茶,筆者叫了一杯熱華田,朋友則選了一杯熱檸水,飲品到時筆者隨意地拿起一包代糖落在飲品中,朋友驚訝以為筆者身體出現毛病,追問為甚麼選用代糖,筆者從容地道出究竟。

 

  一般人認為只有糖尿病患者才會使用代糖,因代糖可減低糖分攝取,不會影響人體內胰島素或葡萄糖的水平,可穩定血糖避免波幅,事實上代糖的升糖指數較低,卡路里亦甚低,也適合需控制體重人士,可減少攝取多餘熱量,在平日的飲料中,可以代糖取替白糖或選擇一些「低糖」或「無糖」食品。

 

 

代糖的種類

 

  朋友以為點選一杯走甜或不加糖的飲品便是控制糖分的最佳方法,當知道代糖也能為她的減肥大計出一分力時,便隨意為自己淡而無味的檸水加入代糖,正當筆者叫她住手之時,她已把整包代糖倒進,一喝才發現過甜了。

 

  其實代糖一般比我們常用的白糖或蔗糖較甜,所以不需使用太多便能帶出甜味來,部分代糖含有熱量,不能無限量食用。代糖的種類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糖醇類及合成甜味劑,前者是將天然糖經高壓處理製成,甜味不及蔗糖,但熱量比蔗糖低 (每克蔗糖提供4卡路里),對血糖的影響不大;後者則只提供微量或零熱量,甜味是蔗糖的數百倍。

 

  除餐桌甜味劑外,不少食物和飲品,包括汽水、糖果、香口膠、甜品等也添加了糖醇調製,最常見包括山梨糖醇  (Sorbitol)、木糖醇  (Xylitol)、甘露糖醇  (Mannitol) 等。

 

 

甜味劑影響健康?

 

  朋友明白代糖的運用後,計劃購入一批看門口,出外進食可自備使用,在家烹調時也可大派用場,唯獨擔心代糖的安全性,筆者只好再加以解釋。

 

  首先,並非所有甜味劑都適合烹調使用,部分代糖遇高溫後會被分解,反而失去原有的甜味,可選擇一些耐熱的代糖,作烹調及烘焙之用。

 

  另外,媒介曾流傳食用甜味劑或會致癌,事實每款甜味劑須經過安全評估,才可獲准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 (JECFA) 根據測試,訂定甜味劑的「每日可攝取量」,以天冬酰胺為例,每日可攝取限量為每千克體重40毫克,以一個體重55千克的女士來說,每日最多可攝取2,200毫克天冬酰胺 (一包天冬酰胺代糖約含40毫克,即每日最多可食用55包) ,只要平均攝入量不超過建議限量,不會對健康構成影響;而食物安全中心研究亦指出,一般港人攝入甜味劑分量遠低於每日可攝取量,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使用代糖,如患苯酮尿症患者 (Phenylketonurics,簡稱PKU) 則不適宜進食含天冬酰胺的食物。

 

  筆者愛甜,在一般情況下看見甜點都會開懷大吃,但在平日生活中也會自我監控,「今天吃多了,明天減少些」,是自我的飲食原則,所以選用代糖還是因情況而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了解詳情

更多有營生活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