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3-02-22

額外印花稅的「偏方藥性」

  2月18日筆者代表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到立法會《2012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發表意見,有關觀點受到傳媒廣泛報導,為了更充分補充我們的看法,我再撰文分享有關意見。

 

  本會至今並沒有反對「雙辣招」政策,甚至兩年前是接受額外印花稅推出的,因為在環球量化貨幣情形下,政府是需要買時間(BUY TIME)去作疏導工作的,但政府對樓市行駛這種管制措施,猶如用新藥去為病人醫病,新藥用了兩年之後,其「藥性」已經表現了出來,作為市場證人的專業地產代理,必須盡其言責,將其體會到的「藥性」與社會分享,如果政府不尊重藥性的特質去微調政策的話,便可能會將一件好事變為壞事。

 

  在立法會我集中表述意見書中的「減少樓盤供應量」部分,我認為額外印花稅人為地增加了市場的成本及風險,這不單只是令炒家受到威脅而變得絕跡,同時亦令到用家受到威脅而減少了二手市場的放盤量,因為在SSD這懲罰性稅項下,無人夠膽說買入單位三年內不會因突發事件而需要賣樓,所以有關稅項引起的風險和換樓成本的增加,對所有買家皆有殺傷力,包括上車、換樓、長線投資者,及炒家。加上銀行按揭收緊、息口優惠大減(息口優惠部分業主由最平時期大約0.8%變為現在的2%左右),無論息口成本或首期支出也大增,這樣綜合的結果就是更少人肯放盤,少人放盤價格就能企得更硬!措施令買家按揭率減少和變得更穩健,樓價自然易升難跌,於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就能支持到很高的價格!」這是扭曲發展的。

 

  會中,我更以去年12月的住宅成交量作例子,整月只有3286宗,比03年沙士最低潮3649宗還低,當時成交量跌至三千多宗,價格已跌到一個不堪的地步,但去年12月,在更低成交量下價格仍堅挺向上,包括工商舖及車位的非住宅成交量升破97年高位,這兩極化的不健康顯示洪水不可堵塞只可疏導。

 

  對於我的意見,多個政黨也要求官方反映,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柏志高先生認為樓盤成交量數字減少,很難確定是因為SSD政策引起,他說的也是事實,尤其是銀紙貶值、市道好也會令人惜售資產。

 

  但我認為難以確定不等於不需要搞清楚,相反,這正正就是令未來市場發展優劣的關鍵!如果筆者的觀點是正確的,政府愈管制,可能會令放盤量愈來愈少,放盤量少不單只令到樓價難以下跌,更加會令社會財富不能因市場調節而轉移,樓價不會暴跌,無產者也不會執到炒家損手的平貨。

 

  額外印花稅屬宏觀調控的一種,宏調的基制是在市場泡沫醞釀初期便將其抑制,消滅了未來的風險,但卻也抑制了自由經濟的新陳代謝和財富轉移效應。宏調對社會的財富分配不是靠森林定律的新陳代謝,是靠抑制投資者步伐,加快對草根的房屋資助,令有資產者增加,以減少社會的貧富懸殊。內地近年興建以千萬計的保障房就是宏調治國的優秀部署,但是香港卻偏偏沒有準備足夠的供應去作房屋資助的補充,恐怕不易做到理想的社會財富分配了。

 

  同樣行使宏觀調控,香港很多方面和大陸的處境也不相同,香港的財富和內地比較,雖然規模上是小巫見大巫,但是藏富的深度卻比內地厚,不但香港的發展商富甲三代,不介意銀行關水喉,連香港的小市民也較大部分都供滿了樓,故宏調政策實施的時候,有資產者的防守及繼續持有的能力其實是更強的,這令到有資產者在宏調政策之下,最後也會成為收益最大的一群,無產者分享到的,仍然是最少的。即是說「雙辣招」若不微調其政策及整體配套,在社會財富的結構改善不大情形之下,長遠來看,更加會造成極端的貧富懸殊。

 

  正因為如此,特首一向也十分重視資助房屋,只是前朝政府連開發土地也嚴重失職,至今其實難以補救!增加土地只能惠及下一代,不斷加高的建築成本只會令白表人士置業日益渺茫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樓市點評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