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5-13

供應鏈觸發的滯脹?

  今天早上,兩份通告引起了筆者的警覺。第一份是中國某鋼廠向客戶發信,暫停供應鋼製品,原因是原物料價格暴漲使得工廠無法承受巨大虧損,工廠也沒有重新定價的能力,鋼廠說暫停供應兩個星期,不過是否需要延期就不得而知。第二份是德國某化工企業,暫時停止一系列產品發貨,據查原因是物料供應中斷,供應可能要等到九月才可以完全恢復,全球範圍內化工行業供應短缺的漣漪正在擴散。

 

(CNS)

 

  兩份通告所涉及的都是供應鏈斷裂導致生產停頓,他們的無法提供中間產品,下游生產和最終消費均會遭遇連鎖反應。過去數月從芯片到銅礦再到船運,供應鏈發生阻滯層出不窮,導致相廣告應產品價格暴漲,甚至漲價也無法改善短期供應瓶頸,供應鏈斷裂所帶來的衝擊正在不同行業中蔓延。供應短缺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結果卻是類似的原物料價格暴漲、庫存急降、工廠停工。多數供應量瓶頸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打通,疫情再次爆發只會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

 

  市場的另一端,投資者在熱切地期待全球經濟的爆炸性復甦,再通脹故事被唱得高聳入雲。的確,儘管歐日經濟受到疫情逆轉的衝擊,美國的疫情已經見到明顯改善,經濟重啟正在發生。消費者長期被困家中積聚了大量的購買力,加上拜登政府巨額財政刺激,美國一地便有5.4萬億美元的超額儲蓄等待釋放。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因此對經濟復甦前景感到十分樂觀。

 

  問題在於供應能否跟得上。貨運能力早已進入極限狀態,集裝箱短缺和消毒程序也加重了瓶頸狀況。如今原物料供應開始叫停,導致成本拉動型通貨膨脹,甚至直接導致供應缺口。

 

  通貨膨脹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全面反彈了,各大央行對此的反應出奇一致,標準答案是「目前所見的物價上漲來自去年的低基數,屬於過渡性質,貨幣政策不會因此改變」。毫無疑問,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生產和消費的坍塌,製造出一個罕見的基數效應,各國一定會有一段時間同比通貨膨脹較高。另外石油價格從去年災難性暴跌中恢復過來,反彈幅度一定大,而且貨幣政策對此沒有多少影響力。然而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的物價壓力呢?

 

  央行官員中,有許多優秀的經濟學家,他們的學術水平毋庸置疑,但是我們正在經歷一段史無前例的歷史。百年一遇的疫情所催生出來的生產停頓是史無前例的,由此衍生出來的產業鏈瓶頸也是史無前例的,這種情景從來沒有在經濟學教科書中出現過。傳統經濟學所描述的需求帶動供應╱供應瞬間增加可以滿足上升的需求這種場景,並不適合於目前的經濟環境,並不適合於暴力復甦所製造出的市場環境。基於一般均衡理論所作出的分析,可能在各種生產、運輸瓶頸下變得狼狽不堪。我們正在經歷不一樣的復甦,這是央行和市場目前的盲區。

 

  全球經濟強勁復甦,會不會出現?筆者認為會有,一定有。基數效應以外的通貨膨脹會不會出現,筆者認為會有,而且因為供應鏈短缺而來得更兇猛。受限於供應瓶頸,增長反彈可能受到一定抑制,更大力度的刺激可能更多轉化成物價壓力。美聯儲等貨幣當局會不會提早加息?筆者認為,可能需要表達立場,口頭干預是一定的,提早削減購債額度可能發生,縮表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年中,加息最快也要等到2023年。任何政策利率上的動態,都會導致美國國債市場的連鎖反應,不僅影響拜登政府的刺激措施,甚至導致財政坍塌。拜登的財政刺激措施會不會縮水?筆者認為會,經濟和通脹明顯升溫,民主黨溫和派議員未必再支持不計後果的財政擴張。

 

  滯漲會不會發生?筆者相信,在個別領域會發生,但是在整體經濟中則未必出現,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行業與企業盈利發生重大的重新分配。這個結論是否正確,留待時間檢驗。最後申明,筆者也是傳統經濟學調教出來的,對這個前所未遇的經濟變局也可能有盲點。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物料供應 #化工產品 #通脹 #鋼製品 #滯脹 #經濟復甦 #供應鏈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