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18:59:35

《奧運以後,香港運動發展應何去何從?》 - 謝思熹博士、黃梓晴

 

港隊於東奧取得歷史性佳績,慶祝過後應如何繼續支持香港運動員?

 

  東京奧運終於曲終人散,在此恭喜港隊獲得一金兩銀三銅這前所未有的佳績,單以人口計算,每127萬人就有一面獎牌,比例更是排行世界30。只是在懷緬今屆奧運以及分析當中的成功的同時,下屆奧運轉眼就要來臨,又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比賽等待香港運動員去備戰。為此,政府在奧運後也有頒布相應的配套措施,然而當中大部分都是一貫政策,要推動體育運動專業化、產業化,及與本地教育以至全球運動科技和研究配合等,政策應該如何落實?同時,要維持佳績、培育新一代以及讓退役運動員有出路,現時的措施又是否足夠?長遠,香港的運動員又何去何從呢?筆者有數點建議,在此可分為短、中、長三種方案:

 

  短線但即時見效的是針對現役運動員的配套安排,其中重點是教育系統的配合。或者,從今年「張家朗」、「劉慕裳」與「林大輝」能帶來一點啟示。今年港隊花劍代表張家朗為我們贏得史上第二面奧運金牌,劉慕裳則代表港隊贏得空手道銅牌,而他們都是林大輝中學的校友。同時,今年代表港隊出戰奧運的黃鎮廷(乒乓球)和洪詠甄(划艇),以及港足球星歐陽耀冲、前單車世界冠軍郭灝霆、前英式桌球世青冠軍張家瑋等都是林大輝中學的校友,由此可見該校於學生運動發展的培育。而早於2015/16學年,林大輝中學與體院,以及英基學校協會旗下學校合作開展夥伴學校計劃,已為有志投入全職訓練的青少年運動員,提供配合全職運動訓練及度身訂造的高中課程、彈性上課時間表、延長課程的修讀年期及提供個別的學業支援等。而這配套亦早已延伸到大學,體院早已與本港8間資助大學及4間自資專上學院合作,當中除了學費資助、彈性學習支援外,也會視乎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容許延期入學或畢業、減免修讀學分,以配合運動員海外訓練和比賽的需要。然而,要讓本地運動員發展其運動事業,單是數間院校或大學的合作並不足夠,更需要不同學校的配合,讓運動員能夠抽時間訓練及發展自己的專業,也可以提供更多機會予年輕運動員參與比賽,累積經驗。

 

劉慕裳在今屆奧運中,取得只在東京奧運出現的空手道銅牌。

 

  而中線則是退役運動員生計與發展的安排。外國有機構發表跨國公司最想聘請的兩類員工──「創業家」和「退役運動員」。原因是兩者不單可以為理想而刻苦耐勞,更能突破常規,敢於冒險。可惜,香港運動員並不是太吃香,身體顛峰過後更要面對轉型和前路問題。大部分運動員的世界只有運動場,當他們退役時,無論生活或心理上,都必定會經歷重大改變,更會面對不少問題,例如:沒有途徑去找其他工作、想創業又沒有足夠資本和人脈、一時間很難適應商業社會等問題,結果令不少運動員對退役後的前路感到迷茫困擾。近年「Athletepreneur運動創業家」一詞在海外非常流行,國際上有不少運動員退役之後,都成功轉型為創業家。例如:美國職業籃球員勒邦占士不單投資連鎖薄餅餐廳,更涉獵電視節目製作和數碼媒體公司等業務;頂級網球好手雲露絲威廉絲於2002年成立自己的室內設計公司;人稱「超級丹」的羽毛球壇一哥林丹都創立自家內衣品牌等。所以,如何協助退役運動員轉型應該是各界共同的考慮,不單只是從事既有行業,而是讓他們能夠善用自身的能力和知名度,發展另一個理想人生。這也可讓新一代的青年對投身運動行業有不同想像和發展。

 

  長線則是體育在本地的體制化、盛事化及普及化。要長遠發展運動產業,除了運動員,也應該著重在教練、裁判、科研人員及醫療團隊等的培訓,讓每一環都能發展其專業,讓不同有志協助本地運動發展的人士能夠參與其中,避免現時人手供不應求的情況,同時亦要讓各類運動的比賽場地符合國際標準,這是長遠體制化的根基。而在未來運動的推展上,應結合世界的大型賽事,舉辦小型賽事活動,或透過相關觀賞活動,讓民眾可以直接參與運動,同時,也要按不同年齡階層做不同層級的比賽,政府的運動政策也應從長計議,並提供合適的場地,讓民眾盡情使用。世界各地普遍把運動發展成商業盛事,不少地方的中學及大學聯賽會變成電視台直播節目、商業贊助和門票收入為學界及運動員帶來可觀收入,運動員日常的工作包括訓練和比賽,除了賺取獎金以外,亦有穩定的底薪收入,這才能有效發展本地的體育。而這些收入長遠可以讓本地的運動規模迅速發展,競技制度常規化,讓運動員慢慢成為全職選手,也讓全職運動員有基本生活保障,不再一邊打工一邊練習。

 

  最後,運動是長遠的投資,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環,社會各界應肯定運動員的付出和努力,不能做勝利球迷,贏了才支持,或將其變成純商業操作,一兩屆成績不彰就減少資源,否則本地體育難以有長遠穩定的發展。

 

(相片由妹妹「小強」日記授權提供)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