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2025
關稅戰 | FOCUS | 54%對華關稅如掀桌,地緣及供應鏈裂痕難彌
「解放日(Liberation Day)」關稅的風格果然滿是「侵侵風」——原本預期逐級上調的對華關稅,一口氣拉高至54%(34%額外加徵+上月已加徵20%);一邊挨個讀出對中、歐、越、日、印等經濟體的對等關稅,另一邊美股期貨暴瀉⋯⋯特朗普執下的「骰子」明顯大過市場押注,如果說對通脹、GDP的影響尚有美國聯儲局模型可以計算,那麼地緣裂痕、供應鏈混亂、匯率戰⋯⋯等不確定遠未消失。
中國對美關稅67%?似試算表炮製
本欄2月提及「關稅孤注一擲,Trumponomics欲留青史」,隨著不分敵友、遠超預期的對等關稅揭盅,去年自封「關稅俠(Tariff Man)」的特朗普,似已自我晉級至「關稅王(Tariff King)」。
隨著不分敵友、遠超預期的對等關稅揭盅,去年自封「Tariff Man」的特朗普,似已自我晉級至「Tariff King」。(AP)
當地時間周三(2日)下午在白宮玫瑰園,手執關稅大紙牌的特朗普首先指控中國「向我們徵收67%關稅」,宣布回敬以34%對等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隨後確認,加上3月對華加徵的20%關稅,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將面臨總計54%關稅(如計入第一任期的關稅,恐高至逾70%)。
中美上一輪關稅戰後,中國對美進口商品實際加權平均關稅約21%,何解特朗普指控「包括貨幣操控、貿易壁壘後高達67%」?事實上,以美國去年對華順差除以去年自華進口(2954億美元/4389億美元),正正等於67%,而其指控的歐盟、越南、印度對美徵收關稅39%、90%、52%等,亦皆適用此算法。換言之,白宮一本正經所謂的「對等」,更像是小學雞式的以試算表炮製。
暗示談判空間,惟歐洲人齊撐報復
儘管特朗普早前稱,「可能採取更寬容而不是更對等的措施」,財長貝森特亦指,「如果(其他國家)能阻止非關稅壁壘、貨幣操控、勞工壓迫等,我們就不會建立關稅壁壘」,但在對等關稅擬下周三(9日)生效前,留給各方的談判期限相當緊迫。
YouGov民調顯示,德、法、意、英等多個西歐國家的民眾一面倒「強烈支持/支持」對美祭出報復性關稅。
最值留意的是,眼下政治氣候跟第一任期時已今非昔比,YouGov民調顯示,德、法、意、英等多個歐洲大國的民眾一面倒「強烈支持/支持」對美祭出報復性關稅,而美國共和黨人將歐洲及加拿大視為「不友好/敵人」的比例亦火箭式上升。換言之,關稅引發的通脹衝擊,理論上只是一次性(聯儲局計算為2.5%),但美歐、美加等昔日盟友離心,所導致的地緣裂痕恐以10年計。
斷貨、漲價、二次搬遷、黑市走私
同樣可能重創的是二戰後建立的全球供應鏈秩序。從25%汽車關稅,到對歐盟、越南、印度、日韓、巴西等的對等關稅,再到取消小額包裹豁免,引發的連鎖反應除了價格上漲、短期斷貨,更致命的是,潛在的產能二次搬遷,從東南亞至墨西哥甚至鐵鏽帶,勢令成本大增;潛在的庫存應急擴張和產能被迫壓縮,恐致效率大減;貿易保護主義更可能衍生關稅說客、黑市走私、大宗投機等。
二戰後建立的全球供應鏈秩序可能重創 (AP)
另一焦點則是中國如何反制。從樂觀的角度看,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僅佔去年GDP的1.5%,而最高層已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今年頭號任務,北京的政策工具箱中亦有大量籌碼。
惟從悲觀的角度看,一眾東南亞國家齊被特朗普置於槍口之下,恐拖累中國中間產品出口和製造業增加值,而任何潛在的人民幣貶值對沖都恐令新興市場首當其衝,並加劇資本外流。
撰文:金子安
【你點睇?】5支的士車隊陸續投入服務,提供網約服務及電子支付等,收費較咪錶價高,你會否考慮選用服務?►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