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0-11

畢加索:筆下的繆斯女神

 

紐約佳士得2010年5月「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

巴勃羅•畢加索《裸體,綠葉和半身像》1932年作

成交價︰106,482,500美元(821,704,156港元)

 圖片由佳士得提供
 

 

  每一位畫家總會有屬於他個人的靈感來源:莫內家裏的池塘讓他畫出一幅幅驚世名作;曾梵志身處的中國社會與文化叫他刻劃出一段段內心故事;而畢加索的身旁,也總是有一位令他傾心的情人,引起他對女性一張張獨特的描寫。其中一位,就是瑪麗•德瑞絲•沃特(Marie-Thérèse Walter)。畢加索與瑪麗•德瑞絲相處期間,創作了多幅經典的畫作,當中的作品包括《裸體,綠葉和半身像》。

 

  《裸體,綠葉和半身像》於2010年5月在紐約佳士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以1.065億美元賣出,打破當時全球藝術品拍賣的成交記錄。畢加索在1932年創作三幅大小比例一樣,並以沉睡的年輕女子為創作題材的畫作。畫作包括:《黑色扶椅上的裸女》(Nu au fauteuil noir)、《裸體,綠葉和半身像》和《鏡子》(Le Miroir)。畫中沉睡的女子是畢加索的繆斯女神——情人瑪麗•德瑞絲。這時期的作品一直被認爲是畢加索一生最偉大成就之一。它見證了畢加索藝術成就的高峰期,亦象徵了畢加索對瑪麗•德瑞絲的愛慕和對年輕魄力的嚮往。

 

  1927年1月,46歲的畢加索在巴黎街上巧遇17歲的瑪麗•德瑞絲。畢加索深深被她的活力吸引, 瑪麗•德瑞絲便從此成為他的繆斯女神、模特兒和情人。起初,畢加索只會以不同的圖像描繪瑪麗•德瑞絲,如一盤水果或是插滿漂亮鮮花的花瓶。但是從 1930年起,他開始將瑪麗•德瑞絲以女性的形態表現在畫作上,直接而大膽地表達對瑪麗•德瑞絲的鍾愛。

 

  畢加索在《裸體,綠葉和半身像》繪畫瑪麗•德瑞絲時引用了希臘神話中的達芙妮 (Daphne)。達芙妮為了逃避太陽神阿波羅的追求,所以變成了一棵月桂樹。畢加索用圓滑、流暢的線條以及柔和的淡紫色描繪了瑪麗•德瑞絲的半身,刻劃了他眼中的繆斯女神,同時亦是一位美麗而神秘、天真自然並不顯媚態的少女。畫中的蔓綠絨代表達芙妮化身的月桂樹。那數片蔓綠絨恍如從瑪麗•德瑞絲身上長出來似的,使她變成了主管植物世界的女神。畢加索透過聯想和畫筆把心中的瑪麗•德瑞絲神化,亦同時表達了他對瑪麗•德瑞絲青春年輕的崇拜。

 

  畢加索將古老的希臘神話和超現實主義結合,描繪了一個神聖而活潑的繆斯女神,表達他對瑪麗•德瑞絲的崇拜和愛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名家名畫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