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1-01

朱德群︰融貫東西的心象山水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會

朱德群 (1920年生)《白色森林之二》1987年作

估價待詢

© 圖片由佳士得提供

 

  很多西方朋友,經常會問我關於中國藝術的獨特性。我每一次解答朋友的疑問時總會談到東西方藝術的交融,因為東方藝術的魅力在於它與西方藝術的不同而衍生出來的獨特美學價值。很多現當代的中國藝術家擅於以西方繪畫理論出發,探尋中國水墨美學形式與意念的再生可能性,其中一位我經常提到的現代藝術大師就是朱德群。

 

  他於1935年在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其後曾分別於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及台灣師範學院任教。在1955年,他為了追求個人的藝術發展而遠赴法國,從此在巴黎定居至今。他以西方繪畫理論,延續中國水墨的美學形式與概念,為中國現代美術史在二十世紀中葉的發展進程,劃出一個重要精彩的里程碑。朱德群的重要作品《白色森林之二》中,我們可見他充分表現融貫東西繪畫觀念與技法之長的體悟與功力,可視為其藝術生涯中極具特色的創作巔峰。

 

  朱德群曾於1965年飛越阿爾卑斯山。在途中,他俯視白雪覆蓋的山嵐美景,大自然壯闊的景觀深刻烙印在心中,就這樣在心頭醞釀了二十載,於1982至2000年間,正式開始進行一系列以雪景為題的作品。《白色森林之二》是於1987年創作的,更是這系列中更為珍罕的雙聯屏鉅作。

 

  朱德群在《白色森林之二》中,揚棄針對山林細節的描寫,以墨色的寫意筆觸勾勒,並以半透明的色調捕捉了山間縹緲氛圍。線條筆觸間直率的感情流露,截然迥異於中國山水畫較為常見的靜態雪景寒林。但是,看似源自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但其間濃厚的中國本質卻清晰可見。相隔二十餘年,朱德群筆下揮灑出的雪景,已遠遠超脫了他當年在阿爾卑斯山上所見風景的鑿實描繪。在精神層次上,觀者卻能在其歷經多年思憶、反覆沉澱而重新構建出的心像風景之中,超越時空地連結、體驗到藝術家內心當下最初那一份激昂的感動。這些都呼應了法國藝評家皮耶‧卡班那 (Pierre Cabanne) 觀看朱德群的作品後,所下的結語:「真實的繪畫來自回憶」。

 

  《白色森林之二》所再現的心象山水,正是緊緊相繫中國文人傳統的精神哲思,回歸自然卻又掙脫自然寫實形象綁束的藝術表現,或也能與莫內以抒情之筆捕捉印象中浮光掠影的睡蓮可相互映襯。朱德群精湛地在西方創作媒材中,體現了中國繪畫以線構面的傳承。《雪景系列》的創作不僅帶給人們為之驚嘆的視覺美感,細細品味此幅巨幅作品處處縝密的用筆巧思,其深厚的書法底蘊更是表露無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6月限時優惠】 送價值$175維柏健明目藍莓精華36:1► 火速行動

更多名家名畫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