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1-16

常玉︰現代文人心中的古典詩人情操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會
常玉(1901-1966), 《盆菊》, 1940年作
估價︰港元15,000,000-20,000,000
© 圖片由佳士得提供

 

  最近,我在準備下周五,一個有關探討東西方藝術交流的藝術專題研討會,在構想東西方藝術交融這個課題時,我想起常玉的花卉作品《盆菊》。常玉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畫家,其作品反映東方畫家如何融合西方藝術的美感,而衍生出獨特的現代中國藝術風格。這一幅作品充分地表現出常玉旅居法國後為東西方繪畫風格和技巧的互融,找到了一個新的表現形式,又不失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

 

  年幼時的常玉已熟練四川名書法家趙熙的字體以及四書五經。在西學東漸、東西交流頻繁的二十年代,他遠赴巴黎學習和創作,並認識了當時很多活躍於巴黎畫壇的藝術家。他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吸收了新養分,然後發展出具有個人背景特色的作品,正當無數的中國藝術家努力尋找一個中西融合的新模式時,常玉的創作已是這個探索旅程的完美典範。他以中國意境為中心出發,表現出古典和現代、水墨和油彩、線條和色彩的圓滿結合,把中國的油畫創作帶入新的領域,對中國現代繪畫發展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影響。

 

  在《盆菊》這件作品中,常玉展示如何把西方繪畫技巧融合到中國傳統題材,而不失中國藝術的精髓。他在色彩運用上的變革潮流中,超越西方寫實傳統,擺脫了層疊的明暗法去表達物件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借菊花作為發揮色彩感染力的媒介,表達藝術家作畫時的瞬間情緒變化。與梵谷的《向日葵》相比,梵谷同樣以花卉為主題的,黃色的向日葵花和桌面色彩鮮艷飽和,反映出藝術家內心的激情,掀起觀者熱烈的情緒。常玉借菊花則以黑色背景為主調,表達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氣氛,對比梵谷筆下明亮而進取的黃色,常玉的黑色呈現出一份靜穆和安祥,低調而引人入勝。

 

  常玉在《盆菊》中運用墨黑不單表達出色彩本身的力量,同時更連接到中國文人繪畫的美學觀,墨黑色反映了文人傳統對水墨情韻的偏好,深沉的色調在表現沉穩和淡泊的崇高文人性格上,可謂恰到好處。在墨黑色的背景上,藝術家以淡粉紅色塗抹出菊花的基本形狀,再以乾筆刮出花瓣,並在黑色與淡粉紅色菊花之間露出淡黃的底色,令菊花的邊緣在視覺上產生自然的不規則形態,加上背景縱向排列的寫意筆觸,為畫面增加了一份自然的律動感,令本來安於桌上的靜物流露出恍如大自然景色的無限變化, 在常玉存世以深色背景的花卉作品當中,相同的處理手法僅見數幅藏於美術館,《盆菊》成功突破花卉主題在表現上的限制,完美地建立一種創新和獨特的藝術語言。


 
  菊花為傳統花卉畫中的「四君子」之一,具傲霜抗寒、隱逸高雅的性格,常玉通過背景線條的安排,把這種東方詩人的心靈境界得到突顯。常玉的《盆菊》表面上是以西方油畫技巧繪畫花卉作品,但是由題材到用色卻蘊含強烈的中國藝術在筆墨線條上的傳統,並保留了強烈中國文人情操,可說是一幅東西融合的經典之作。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名家名畫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