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5-19

中美對話成果在於意義

  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 於上週在美國華盛頓落下帷幕。全球兩大經濟體的戰略與經濟對話,對世界的整體發展趨勢與局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每次的中美對話,不僅中美兩國的人民都十分關注和重視,亦同樣聚焦了世界各國的目光。

 

  中美兩國自2005年起已經展開戰略對話,06年之後應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的提出,雙方的對話加入更多雙邊及全球經濟問題,兩年間展開了五次會談。及後兩國將兩套對話機制合併,形成如今已展開三輪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由此可見,兩國的關係除了戰略、雙邊關係、全球問題以外,經濟問題更是影響到兩國利益的重要因素。

 

  其實,中美兩國的溝通機制和管道有多種,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涉及的範圍甚廣,需要出動兩國逾半百最高級官員。從官方的高度重視,可以看出中美兩國的S&ED的意義在於,即使沒有透過對話達成實質性共識和解決具體矛盾,但雙方能坦誠會面,交換對全球宏觀經濟的看法,可讓世人看到雙方是理性互動、避免冷戰思維以及「零和」博弈的關係。

 

  在短短兩日的對話中,雙方共達成112項具體成果,其中涉及經濟軌64項,戰略軌48項。然而,從這些成果中可以發現,美國方面的要求是細節和微觀的,而中方的訴求則是宏大和概括的。其實對話的具體成果由雙方各自表述,更多的是體現合作、溝通的姿態。正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傅強恩(John Frisbie)說,對話的成果說明,美中商業關係日益擴大,對雙邊關係更加重要,美方應增加、而非減少對中國的接觸。雖然美中的分歧沒有完全解決,但美國只要堅定不移地與中國保持接觸,就會取得積極成果。簡單來説,美方的目標是希望更大幅度地開發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

 

  而中方方面更希望重申雙方的互惠經濟關係對兩國、甚至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強調,中美經濟合作必須注意「去政治化」,否則將失去兩國經濟合作的重大機遇。政治、人權等問題,一直是制約兩國經濟合作對話的因素,雖然這次對話的成果並非如外界預期的那樣有突破性進展,但是,中美兩國是綜合國力及全球影響力首屈一指的體系,抓大放小,求同存異,把握對話機會,始終比拉鋸、對抗,更符合全球利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垃圾徵費暫緩,未來將繼續推廣回收及減廢,你認為幾時先係垃圾徵費嘅時機?► 立即投票

更多議會內外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