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4-07

最低工資是架在中小企脖子上的一把刀

  上星期的一篇文章,我提到了全球性通脹問題日漸趨嚴。不僅對香港的經濟大環境造成影響,更對普羅市民的基本生活帶來沉重壓力。在這樣不利的外圍環境影響下,調控經濟的工作和部署顯得尤爲重要。

 

  然而,更加關鍵的是香港應該認清形勢,不能在艱難的經營環境下再「作繭自縛」,增加枷鎖制約自身發展。在下月即將推行的最低工資制度,若處理得不好,則只會令本來已極容易受外圍環境所衝擊的本港外向型經濟體系,從內部加以掣肘,最終形成內外交困的局面。

 

  時薪28元的最低工資今年五月推行,而最近因爲勞工處推出僱主及僱員的有關指引而再起爭端。雙方的焦點是法例沒有規定要把用膳時間即「飯鐘錢」及休息日計算在工作時數內,引起很大的爭論。有意見認爲,若把兩者剔出工時之外,就替僱主戴上「無良」、「奸商」的帽子。要知道,香港98%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最低工資已經是架在他們脖子上的一把刀,若再把兩者都計入工時,則這把刀即將見血。

 

  中小企僱主其實在面對通脹、材料租金成本上升之下,經營壓力本已沉重,為避免倒閉,只能絞盡腦汁「死慳死抵」。除了以時薪代替月薪外,為維持經營,企業只能削減其他花紅、年終獎等開支;在無計可施之下,可能要將最低層、低學歷的僱員取代,以機器或者勞動力較強的年輕員工代替。因此,最低工資的實行,未必能幫助到最基層的工人,反而是在汰弱留強的必然性之下,將他們僅有的生存方式都剝奪了。

 

  另一方面,最低工資究竟能讓多少人受惠呢?其實28元這個標準,是根據2009年第二輯的統計估算作衡量的,按當時的情況,估計有31萬工人每小時工資少於28元;但根據今年三月最新發表的統計數據,在2010年第二季,時薪少於28元的僱員已經下降至27.4萬人左右。加上在去年平均工資上升,以及個別僱主已經就配合最低工資法例而調整薪酬的環境之下,估計最終因為最低工資所獲得加薪的人數恐怕不足10萬人。

 

  而最低工資還會對中小企產生「連環衝擊效應」(Knock on Effect)。例如,在基層官員的工資增加後,本來拿相對較高人工的僱員則可能有加薪的要求,令中小企的營運更加困難。面對這種情況,中小企只有收縮規模,或者倒閉兩條路選擇,而面對如此情況的中小企,並不是少數。

 

  早在兩年前,經濟學教授雷鼎鳴就曾經估計,若香港實行最低工資,將會削減香港的競爭能力,約二十萬最低層僱員失業,這個估算在不久的將來將驗證到真僞。在這條基層員工、僱主都不能受惠的政策之下,要政府撤回條例已經不可行了,只是促請政府將連環衝擊效應盡量減低,營造較為便利的營商環境。而目前,在民粹主義者的挑動下,最低工資的缺口已經打開,下一步將是標準工時或其他福利保障,這將進一步增加香港中小企的負擔,削弱經濟競爭能力。究竟孰輕孰重、著眼眼前利益還是長遠發展,相信精明的香港人是能想得出答案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議會內外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