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6-19

賽龍奪錦攝飛舟

  六月裏有兩大影事,激發攝影發燒友們紛紛舉起長槍大炮,一是去花繁葉茂的荷塘揮汗苦戰,二是端陽節賽龍奪錦時用的鏡頭追波逐浪。

 

《苗族龍船節》攝於貴州省台江,苗族的獨木龍舟又窄又長,人們只能站著划龍舟。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70-200mm變焦鏡頭;ISO 100彩色反轉片;1/125秒,5.6光圈。

 

  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在中國的漢族地區都很盛行。部分少數民族也有賽龍舟活動,但日子未必是在五月初五端午節,例如雲南傣族是在4月中旬「潑水節」時賽龍舟;貴州東南部的苗族則在農曆六月過「龍船節」。因此,這些時節去旅行,大有機會拍攝龍舟。

 

《番鬼龍船》攝於香港尖東,香港國際龍舟賽的搞笑環節。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80-200mm鏡頭;ISO 100彩色反轉片;1/250秒,8光圈。

 

  香港是龍舟競渡活動極盛的地區,除了在端午節各區有賽龍奪錦盛會外,端午節之後還舉行國際龍舟賽,香港的攝影發燒友不假外求就可以拍攝到龍舟競渡的作品。

 

選擇相應的攝影器材

 

  拍攝龍舟競渡是遠距離的攝影,又是拍攝高速運動的題材,因此必須選擇相應的攝影器材,使用方式也有一定的講究。

 

照相機 

 

《群龍戲水》攝於香港仔漁港。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24-105mm鏡頭;ISO 50彩色反轉片;1/60秒,8光圈。

 

  應用具有連續拍攝功能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連拍速度不要慢於1秒鐘內拍攝3幅照片,能達到每秒拍攝6幅更好。各種數碼照相機記錄數據的速度有異,有些照相機連拍到一定數量時會出現「數據塞車」,因此錄入速度也應成為選擇相機時考慮的因素。

 

鏡頭 

 

《端午狂歡》攝於香港屯門青山灣漁港。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70-200mm鏡頭;ISO 50彩色反轉片;1/125秒,8光圈。

 

  賽龍舟地點離岸距離遠近各異,所需鏡頭長短也不一樣。一般來說,用100-400mm的變焦鏡頭能適應多數龍舟賽場合的拍攝需要。有減震功能的鏡頭更好。到了賽事的尾聲,如果拍攝龍舟健兒們互相潑水狂歡的場面,就可能要用廣角鏡了。

 

腳架

 

《力爭上游》攝於香港島的香港仔漁港。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200mm鏡頭;ISO 50彩色反轉片;1/30秒,11光圈,搖鏡連環拍攝。

 

  三腳架或單腳架不但對沉重的長鏡頭有穩定作用,而且也減輕攝影者長時間手持照相機的負擔。三腳架雲台必須可作水平轉動,方便進行「追隨式」 (即搖鏡)拍攝。

 

拍攝龍舟賽的「殺手鑭」

 

  龍舟競渡的拍攝角度是很豐富的,但最具藝術效果的,還是刻劃健兒們奮力拼搏的神情和龍舟飛馳的動態畫面。

 

  拍攝動態有兩種大不相同的方法。一種是用高速快門來凝結住龍舟和槳手們的動態乃至四濺的水花,這樣有利於細節和情態的刻劃;而另一種更有創作力的「殺手鑭」,是用慢速度快門進行搖鏡追蹤攝影的方法,以營造影像的強烈動感。

 

《齊心協力》攝於香港島的香港仔漁港。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200mm鏡頭;ISO 50彩色反轉片;1/30秒,11光圈,搖鏡連環拍攝。

 

  拍攝龍舟,成功的關鍵在於既有動感又抓到了動態的高潮。龍舟競賽的速度很快,槳手們的動作雖然整齊劃一,但是快門瞬間很難與划槳的動態高潮完全一致,因此要用連環拍攝的方法來將連串動作「一網打盡」,這樣便能「碰巧」捕捉到動態高潮。即使是連環拍攝,往往也需要經過多次重複拍攝才能獲得滿意的作品;於是,每一組賽事就是一次連拍的機會。如果你「搖鏡」的技術過關,最好用1/60秒或1/30秒快門,這樣的速度成功率較高。

 

  搖鏡連環拍攝運動物,要將相機設定於連續對焦的功能,以免在拍攝時對焦失準。如果使用減震鏡頭,宜將減震選擇掣調於第二檔,即只防上下震動不防左右晃動;因為第一檔是全方位減震功能,鏡頭內的組件會作移位補償,因而削弱了動感效果。

 

《炮仗龍》攝於廣州市東郊的獵德村。這是奇特的龍舟盛會,各龍舟隊歡聚於水道,不競逐速度,而鬥燃放炮仗「狂轟濫炸」的震撼程度。24×65mm畫幅全景照相機,30mm鏡頭;ISO 100彩色反轉片;1/125秒,5.6-8光圈。

《游龍》攝於廣州市東郊獵德村,一隊隊龍舟在河涌巡遊。全畫幅數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70-200mm變焦鏡頭;ISO 100;1/125秒,5.6光圈。

 

  香港的龍舟有小龍、中龍、大龍之分,比賽按龍舟大小分組進行。對於拍攝而言,小龍不夠速度和氣勢,可以不拍;中龍和大龍有速度、有氣勢,是拍攝的目標。

 

《硝煙滾滾》攝於廣州市東郊獵德村,龍舟燃放炮仗的煙霧瀰漫了河面。全畫幅數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24-105mm變焦鏡頭;ISO 100;1/125秒,5.6光圈。

 

  選擇拍攝位置也很重要。如果太接近龍舟的起點,龍舟的速度和槳手的動態未達到高潮,氣勢不夠猛烈;如果太接近終點,龍舟之間的距離就會拉得太開,很難將多艘龍舟拍攝在一起,構圖會顯得疏散無力。最好是選擇在對著競賽水道中段的位置,此段正值龍舟發力的最高潮,較易拍攝出激烈競逐的場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一哥教攝影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