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4-26

攝影構圖基本法:畫面如何取捨和剪裁?

 利用富有韻律美的線條來構圖

 

《龍脊梯田》梯田的線條富有韻律感,利用其線條可經營出豐富的變化,飽滿的構圖使梯田更有無窮無盡之感。用135菲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70~200mm鏡頭,ISO 100反轉片,1/125秒,8光圈。攝於廣西龍勝。

 

  在自然景物中,普遍存在著天然的韻律線條,並且會在組合、運動中呈現出更多優美的韻律變化。例如:彎彎曲曲的河流、海灘;伸向遠方的道路和夾道的樹木;藍天上隨風飄揚的流雲;羊群、馬群、鴨群在行走中形成的隊列線條……

 

《漓江之晨》S形構圖。蜿蜒的江流恰好構成了S形韻律線,天地交界於黃金分割線上。用120菲林旁軸照相機, 43mm鏡頭,ISO 100反轉片,1/15秒,8光圈。攝於廣西陽朔。

 

  缺乏審美訓練的普通人,未必能感受到當中的優美。但是,攝影人卻必須對韻律美有一定的敏感度,並且善於利用這些韻律線來組織畫面。

 

《中甸草原》利用溪流彎彎的韻律線構圖,在黃金位上的一群小孩活化了畫面。用135菲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24~105mm鏡頭,ISO 100反轉片,1/125秒,8光圈。攝於雲南香格里拉。

 

  韻律線往往有很明顯的視線引導作用,使欣賞作品的人注目於韻律線流動的方向,如果韻律線的導向與主體趣味點是相諧一致的,就能組成完美的構圖。

 

《車水馬龍》遠眺東區走廊和中隧一帶,縱橫交錯的道路和車流軌跡構成美麗的韻律線條,充滿動感,顯出一派大都會的魅力。用135菲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24~105mm鏡頭,ISO 100反轉片, 30秒,11光圈。攝於香港灣仔的高層建築。

 

  有些時候,韻律線並不與主體或趣味中心相一致,反而起了喧賓奪主的反作用,如遇此情況就要避開這干擾主體的韻律線。

 

畫面的取捨和剪裁

 

 《長廊》框式構圖,在視覺上有很強的導向作用,使人注目於趣味區域。用APS-C畫幅數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並改裝成紅外線相機;16~35mm鏡頭,前置665 nm紅外線濾色鏡;ISO 200,1/50秒,8光圈。攝於香港港島東。

 《蘆笙舞》框式構圖,較慢的快門拍攝使舞者產生動感,與不動的圍觀人群形成對比。用135菲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24~105mm鏡頭,ISO 100反轉片, 1/8秒,16光圈。攝於貴州黔東南。

 

  客觀景物經常是紛亂無序的,初學者經常不加取捨,包羅萬象地拍下來,結果主次不分,顯不出趣味中心了。攝影藝術是用「減法」來經營構圖的藝術,需要攝影者對客觀景物進行取捨,裁剪成較為簡潔、有序的畫面。

 

 《青馬大橋》寬幅構圖具有特殊的視覺效果,能展現出特別壯闊的場景,對於某些題材尤其有效。用6x12mm菲林旁軸照相機, 90mm鏡頭,ISO 100反轉片,90秒,16光圈。攝於香港青衣島寮肚山。

《沸騰的球場》拍攝情緒高昂的人物群像時,用寬幅構圖能產生規模效應,場面更加壯觀。用24x65mm菲林旁軸全景照相機, 30mm鏡頭,ISO 100反轉片,60秒,11光圈。攝於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場。

 

  即使是本身已較為簡潔的景致,也應該主動去判斷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把無用的部分裁去,免得干擾畫面,同時也能使構圖更為飽滿、充實。最常見的例子是拍攝風光時,遇到對天際的取捨問題。一般來說,如果天空有悅目的雲彩,有助於氣氛的表現,就不妨多納入畫面,如果天空只不過是一片無層次的慘白,就應盡量割捨。

 

反常規的構圖或能別開生面

 

《鸕鴟》對稱的構圖,產生裝飾味,加上線描般的表現方式,有如裝飾畫。全畫幅數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400mm鏡頭。ISO 200,1/250秒,11光圈。攝於香港天水圍濕地。

 《親情》這是一反常規的對稱構圖,利用那有如榫接般的形體關係,形成一種和諧的美妙情趣。用135菲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70~200mm鏡頭,ISO 100反轉片,1/125秒,8光圈。攝於內蒙古壩上草原。

 

  以上所講的種種構圖方法,是常規攝影的構圖方法。當你運用自如之後,就不要被此法所限制。不少走進了構圖自由王國的攝影家,反而會反其道而行之,例如用絕對對稱的構圖來特別強調主體,或是在人物趨向一側不留空間以造成壓迫感……如此種種,是企圖打破常規、創造特別的意境,孰優孰劣,還須看作品的意境是否真正感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一哥教攝影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