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9-28

與火龍共舞 弱光動態攝影技巧

  就踏入「多事(影事也)之秋」,攝影發燒友們都蠢蠢欲動,就算你無暇出遠門去拍攝金秋的風光,呆在香港也有不少吸引人的拍攝題材,叫人「攝」指大動。

 

  中秋節的賞月觀燈和大坑道坊眾舞火龍,10月末夜萬聖節時中環蘭桂坊的滿街「妖魔鬼怪」......一年一度的機會,怎能輕易錯過?不過,很多充滿動感的節慶活動,恰好都是在晚上進行的,環境光線弱,動態卻很強,所以拍攝難度較大。如果你拍好了火龍和「鬼怪」,就算掌握了弱光動態攝影的技術,大概其他弱光環境的攝影也難不倒你了。

 

與火龍共舞

 

  每年中秋節,香港銅鑼灣大坑道都有舞火龍活動,由農曆八月十四起,一連三晚的狂歡,不但娛樂了坊眾,酬敬了鬼神,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來看熱鬧。而此時追逐火龍最熱烈的人,就是攝影者。

 

《火龍慶中秋》攝於香港大坑社區。APS-C畫幅數碼照相機,16~35mm f/2.8鏡頭; ISO 800,1/15~1/30秒,2.8光圈。較慢的快門速度,以顯出火龍舞動的軌跡;同時用閃光燈減1級半,以凝結出相對清的影像。

 

  大坑的火龍,是在用草紮成的巨龍身上插滿燃香,由幾十人飛奔舞動,在街道昏暗環境中,看上去通體發光。但實際上,香火的亮度是很弱的,所以,拍攝火龍最好是用有高感度的數碼相機和大光圈鏡頭。過去用傳統相機拍攝火龍,非用的ISO 800以上的超高感度菲林不可,但愈高速的菲林顆粒愈粗,解像度不佳。如今用數碼相機拍攝,顯然方便得多了,以ISO 800至1600的高感度拍攝的數碼影像,顆粒比膠片ISO 400還要細,而其自動白平衡功能也使偏紅黃的環境光變得比較自然悅目。

 

《搶包山》攝於香港長洲島。全畫幅數碼照相機,70~200 mm鏡頭,ISO 800,1/60秒,5.6光圈。長洲太平清醮是每年一度的大型節慶,其最高潮是晚上的搶包山活動。我用較慢的快門拍攝,以增加生動感,落下來的包子產生虛動,是很好的點綴。

 

  拍攝時,最常用1/30秒或1/15秒快門,光圈2.8,以追隨方式拍攝;這樣的方式既有一定的清晰度,又表現出動感。同時,閃光燈是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它可以補償環境光線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閃光燈發出的極速瞬間光,能使運動的火龍和人物留下清晰的影像。

 

《苗族舞龍》攝於貴州省黔東南州。135菲林單鏡頭反光照相機,70~200mm鏡頭;1/15秒,2.8光圈,手持拍攝;ISO 100彩色反轉片,迫沖1級至ISO 200。夜晚光線甚弱,當時只有中速菲林,故提高感光度進行拍攝。

 

  在弱光下使用閃光燈的技術不易掌握。一般人用的是「傻瓜燈」,任閃光燈自動發射,結果,龍身一片慘白,上面的香一支支歷歷可數,但龍的火光卻不見了,這是因為燈的強光蓋過了香火的弱光。有經驗的拍攝者, 會以現場光為主光,把閃光燈調低2級左右,並在燈頭上加柔光擴散裝置,令燈光不太生硬。

 

《與龍共舞》攝於香港大坑社區。35mm菲林單鏡反光相機,70~200mm鏡頭;ISO 800反轉片,2.8光圈,1/1/30秒。

 

  拍火龍,最刺激就是用16-35mm廣角鏡近身肉搏,容易拍出激烈的氣氛,但舞龍速度很快,又火光熊熊,近身拍攝也頗為驚險。

 

  一般人沒有記者證、工作證很難入場內,可以趁火龍離開中心會場去遊街竄巷時,追蹤火龍拍攝。在場外拍攝場內的火龍,則以24-120mm、28~300mm等鏡頭較適用;如果預備一架鋁梯站在高位,可免得被擁擠的人群遮擋。不過,也許你卻遮擋了別人。

 

《大紅燈籠》攝於香港大坑社區。35mm菲林單鏡反光相機,16~35mm鏡頭;ISO 400反轉片,2.8光圈,1/15秒。

《夜光龍》攝於香港大角咀的三月廟會。「夜光龍」是大角咀社區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舞動時所有街燈都要熄滅,現場光很弱,主要靠龍身的螢光材料發光,又不能加閃光燈,以免蓋過了龍身微弱的螢光破壞現場氣氛,因此拍攝難度非常大。用全畫幅數碼單鏡頭反光相機,16mm鏡頭;ISO 4000,1/15秒,4光圈。

 

  要善於抓取時機:當舞龍者奔跑如飛時,火光會特別亮;當有人向空中噴撒花紙時,以漫天彩屑作為背景,能加強生動感;在街燈逆光的照下,香火的煙霧會發亮,利用來襯托火龍,顯得特別有氣氛......

 

《祭幽》攝於香港長洲島。全畫幅數碼照相機,24~105 mm鏡頭,ISO 800,1/15秒,5.6光圈。長洲太平清醮有豐富的活動程序,晚上的祭祀是其中重要的環節。圖中為人們圍著大士王像祭拜,火光和煙霧助長了神秘氣氛。

 

  舞火龍的活動由農曆八月十四「迎月」夜7時開始,一連三晚金龍狂舞,觀賞者甚眾,須提早佔位;如要進入圍欄以內近身拍攝,必須事先在大坑坊眾會辦理記者證。

 

鬼影迷離的萬聖夜

 

《人鬼同歡萬聖夜》攝於香港蘭桂坊。35mm菲林單鏡反光相機,16~35mm鏡頭,1/15秒,2.8光圈,閃光燈減1級半,ISO100反轉片迫沖1級至ISO200。

 

  10月的最後一夜,是西方的「鬼節」——萬聖夜。香港中環蘭桂坊一帶鬼影迷離,「好鬼之徒」們紛紛扮成驚怪嚇人的鬼怪、幽靈,雲集到這來「爭奇鬥醜」;市民和遊客也湧來看熱鬧,匯集一片「人鬼狂歡」的場面。此際,不少攝影者擠進蘭桂坊來進行瘋狂拍攝,彷彿成了「攝鬼大師」。

 

《蘭桂坊嘩鬼》攝於香港蘭桂坊。全畫幅數碼照相機, 16~35mm鏡頭;ISO 400,1/15秒,2.8光圈,閃光燈減1級半。

《狂歡夜》攝於香港蘭桂坊。全畫幅數碼照相機,70~200mm鏡頭,ISO 400,1/15秒,4光圈。每年一度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期間,數萬球迷從世界各地蜂擁而來。人們白天在球場,晚上就湧到蘭桂坊來暢飲狂歡。拍攝大場面的人群時,要抓住個別特色人物的情緒和動作高潮為趣味點,才能使人「眼前一亮」。

《捉「超人」》攝於香港大球場。全畫幅數碼照相機,28~300mm鏡頭,ISO 800,1/125秒,5.6光圈。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現場,總有一些搞鬼作樂的人,警察也時刻準備捉拿目標人物。恰好有「超人」突破防線衝入球場,撞到我的鏡頭上了。

 

  拍攝蘭桂坊的萬聖節與拍攝火龍,兩者在技術上有共通之處,就是手控快門光圈、用高感度加閃光燈補光的拍攝模式。但是也有不同之處:

 

1. 蘭桂坊是一片酒吧林立之地,區內的照明比大坑社區的光線略強,ISO設定在400~800度便足夠了;1/30~1/15秒快門,2.8~4光圈,以閃光燈補光,這是較常用的曝光組合;

 

2. 由於幾乎都是近距離拍攝,16~35mm廣角變焦鏡頭及24~70mm廣角中焦變焦鏡頭最好用;

 

3. 因為距離近,用閃光燈補光要加柔光片,以免生硬的燈光破壞氣氛;閃光一般減1級至1級半為宜;

 

4. 現場非常擁擠,警方要實行潮水式人流管制而不許在街中停留,因此攝影者最好是站在路旁台階上,在這裏不會被迫隨大流離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一哥教攝影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