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躺平主義盛行!年輕人失去幹勁和夢想?互聯網發展如何造就「低欲望社會」?
日本著名學者大前研一,寫了一本書「低欲望社會」,描述了日本的普遍現實。
人口減少、超高齡化、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的年輕人愈來愈多;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欲望社會。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國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資產,企業也有高額的內部準備金,但就是不投資,資金得不到應用,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錢政策亦無力振興經濟,無論物價如何變化,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
年輕的購房者人數逐年下降,大部分年輕人對於買車、買樓、結婚幾乎沒有興趣,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從簡。不婚、不生、不買,是日本年輕人普遍的狀態。經濟無法發展,是因為很多男人寧願永遠宅在家裏。目前日本宅男人數超過了150萬人,佔日本男性總數的3%,我無欲無求,你奈我何?
2015年,NHK日本電視台曾經報道了一個逆天宅男,化名真樹,整整27年沒有出門,只依靠電視、報紙等,媒體報導時,他已經已經43歲,可以稱得上是日本的宅神。
真樹只是日本宅男的一個典型代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創造了愈來愈多的宅神。
(圖片由作者提供)
平成廢宅的養成,有很多原因,如日本的階層固化,日本根本不給新興企業機會,日本企業失去了創新的能力,鎖死在製造業的中端。全球的200家獨角獸新技術企業中,日本僅僅為一家;人工智慧、互聯網高新技術不斷湧現,日本依然死守電子製造業;
這些都不是問題的根本,日本已經失去了所有奮鬥的精神。
日本輸出的,除了家電、動漫、現在還有低欲望。來到了其他國家,變了「躺平」。
很多人說:香港的未來,也會和日本一樣成為低欲望社會?
(圖片由作者提供)
那就閉上眼睛好好回憶一下,捫心自問,在過去的30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多大的改變?大家有壓力,有痛苦,但這一切,是源于對未來的絕望,還是我們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
有的人不痛苦,是因為未來一成不變。有的人痛苦,是因為有所期待。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好,每個時代的壞,80年代,打工好,打工都是人上人。90年代,炒樓好,炒樓都是人上人。2000到2010年國內市場繁榮,香港賺到錢的一般是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中年,這些財富屬於60、70、80後,周五放工到常平樟木頭那一班,他們確實也賺到錢了,更享受了長達三十年左右人上人的生活,福報夠了,一個時代,一個屬於1980-2010的奇蹟黃金時代,就此落幕了。
2020-2030年這十年,是香港贈送給80-90後年輕人的「躺平」十年,因為回過頭就會發現,很多工作全部都是水尾。
互聯網是新生事物,導致很多中老年不知道有這塊市場,Old money守著銀行、藥房、地產、酒店、餐飲這些傳統行業掙錢,給了年輕人機會沖進新興領域,New Money才有機會成長。
(圖片由作者提供)
如果我們再把地圖拉遠一點看,會有另一個發現,就是互聯網產業給全球提供了大量就業,也湧起了一波造富運動,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這個機會,其實全世界只有美國分享了互聯網的主要財富。沒有追上互聯網發展的歐洲和日本,則經濟後勁不足,一直在原地踏步。
每一個新興產業,都不太可能再白手起家了,像AI人工智能、5G、FinTech、Crypto這種,都需要動用大量的資金、人脈,歷史可能再也不出現上一代這種,一大堆人拿著兩萬塊錢就創業成功的故事了。
年輕人應該擺脫對曾經歲月,去擁抱世界上新的變化,尋找新的增長點。
如果能夠採取正確的對策,2021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這個新時代中,民粹主義搖搖欲墜,而經濟政策煥發活力,自由市場也能重返世界。
(圖片由作者提供)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