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11-26

不必被言論困擾

  自去年12月美國把貨幣政策與通脹和失業率掛鈎開始,筆者於今年內多次提及美國已發出緊縮信號,並提醒投資者股轉債的故事會逆轉,減持澳元及其他商品貨幣等。

 

  先以貨幣為例,商品和新興市場貨幣被熱錢流走的影響最深。澳元和加元今年分別下跌了11.7%和6%,印度、印尼和巴西等新興市場更甚。只有經濟較好的新加坡元和南韓圓尚算穩得住腳。相比近年與美國一起狂印鈔票的歐洲和英國便免疫了,由於飽受歐債危機困擾,歐洲和英國過去數年均不是投資者首選,因此根本沒有所謂熱錢流入,自然不怕退市。

 

  歐元兌美元今年上升了2.7%,年初曾因經濟差而急跌的英鎊亦已重返今年高位。最近數周商品貨幣又再度轉弱,相反歐羅和英鎊卻愈走愈強,反映市場繼續為美國退市作準備。當明年歐洲經濟轉強並像美國一樣有能力退市之時,這兩極化走勢將更明顯。筆者於9月尾時建議大家如何處理澳元,預測0.965是澳元是次反彈的盡頭,其後澳元最高反彈至0.975, 現時已急速回落至0.918,希望大家能走避得及。

 

  現時日圓匯價已跌破101,日圓的後市依然看淡,早前沽空日圓的投資者可繼續穩坐釣魚船,目標是年底前達到104。

 

  另一個最好的指標是國債孳息。美國國債孳息當然較具代表性亦較受市場關注,現時10年期國債孳息為2.74%,無論伯南克如何推遲退市時間表抑或耶倫的言論是如何「鴿派」,債息完全沒有掉頭回落之勢,與年初的1.8%或今年低位的1.625%仍相當遙遠。此情況同樣出現於環球各地的國債(歐豬國和日本除外)。大家有否留意香港政府10年期債券孳息已由年初0.56%上升至現時1.94%?其實環球資金已在默默地為退市和利息上升部署,並不會因聯儲局官員的言論而改變。

 

  筆者上周分別與一些內地客戶和朋友交談,發現他們對三中全會後公佈的「60條」有關政策方向沒有海外那麼熱烈,反而只是專注於人民幣匯價的影響。

 

  老實說,這「60條」也沒有甚麼突破性的思維,都是市場一直在炒作的訊息,但內地大多數投資者對A股死心,反而是一個良好的入市訊號,就像是「沙士」時買樓一樣,建議大家對A股多點耐性,收穫可能較現時離場大很多。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6月限時優惠】 送價值$175維柏健明目藍莓精華36:1► 火速行動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