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2-20

掌握攝影曝光的訣竅

  準確曝光是攝影的基本功。在菲林時代,這基本功的必要性是無可置疑的。到了今天,因為數碼相機可以即時檢視曝光是否正確,不少人便不重視學習準確曝光了。但是,如果你對攝影作品的質素有較高的要求,就起碼要學會主動控制曝光,才能自如地獲取層次豐富、具色彩力度的照片。

 

攝於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全畫幅單鏡反光相機,17mm移軸鏡頭;ISO 100,1/200秒,f/14。因為整體明度接近18%中灰,所以參照平均測光值曝光。

攝於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全畫幅單鏡反光相機,17mm移軸鏡頭;ISO 800,1/8秒,f/6.3。因為現場有許多明亮的輝光,所以參照平均測光值加2/3級曝光,使畫面明亮輝煌。

 

照相機只認「中間灰」是朋友

 

       一些經驗未深的攝影愛好者會提出類似的問題:

 

   ——我拍攝的雪景,為甚麼雪總是不白?

 

   ——這一片森林的色彩明明是很濃重的,為甚麼拍攝出來卻如此淺淡?

 

   ——我喜歡拍日出日落的風景,但是不知為甚麼拍出來不是太暗就是太亮?

 

  解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常會反問:如果你用傻瓜相機去拍攝一張黑紙、一張白紙、一張灰紙,得到的照片會不會分別是黑、白、灰?

 

  比較明白的朋友答道:不會,應該都是灰色。

 

攝於香港。全畫幅單鏡反光相機,24mm移軸鏡頭;ISO 100,1/80秒,f/11。因為整體明度接近18%中灰,所以參照平均測光值曝光。

攝於香港。120單鏡反光相機,38mm鏡頭;ISO 100 彩色反轉片,1/125秒,f/8~11。以入射式測光錶之測光值曝光。

 

  對了。因為世間萬物的平均明度是中庸的灰,所以製造測光錶時就設定了一個統一的標準——18%黑度的灰色(又稱「標準灰」、「中間灰」)。測光錶,這個被派來輔助我們測定曝光數值的家伙,一出世就認定只有灰色才是正確的,因此「不管白貓黑貓,拍出來都是灰貓」。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在拍攝一些明度很高或很低的景物時,需要對測光錶測定的數值進行適當的調整,才能得到曝光準確的影像。通常是:明度愈高的景物(如白雪、浪花、沙灘、白雲、膚色潔白並且穿淺色衣服的人物),愈要增加曝光;明度愈低的景物(如森林、深色的岩石、黝黑膚色的人物),愈要減少曝光。

 

攝於廣西陽朔。6×7mcm畫幅膠片相機,80mm鏡頭;ISO 100 反轉片,1/15秒,f/8~11。日出時的光度變化很天,極難掌握,我用點式測光選擇中間明度的山峰測光值進行曝光。

攝於廣西陽朔。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24~105mm鏡頭;ISO 100彩色反轉片迫冲至ISO 200,1/15秒,f/5.6~8。平均明度接近18%中灰,可以參照平均測光值曝光;但為了使天色和霞光有充分的表現,我以點測光測雲霞並加半級曝光。

攝於廣西龍勝。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16~35mm鏡頭;ISO 50,1/60秒,f/8。因為中等明度的綠色很接近18%中灰,所以可參照平均測光值曝光。

 

  拍攝經驗豐富的人,首先會目測估量被攝主體的明度與「標準灰」的差別,然後判斷是否應在照相機的測光數值上增加或減少曝光。例如拍攝一位站在白牆前面的女郎,通常需要在照相機測光數值上增加曝光,她才不會變成「灰姑娘」。

 

攝影小詞典

 

  在攝影光學中的明度、亮度、照度等詞匯,一般人容易混淆。不妨多瞭解一點,對理解攝影會有好處。

 

  明度 :指物體本身顏色(固有色)的深淺度。為了便於理解,你不妨假設把顏色轉換為黑白單色;這樣,明度就是指黑、灰、白階中的位置。很明顯,黃色的明度高於紅色,紅色的明度高於黑色。

 

  照度:指對景物照射的光源強度。不少獨立測光錶具有測量照度的功能,稱為「入射式測光」。

 

  亮度 :指景物在光線照射之下呈現的深淺度,其中混合了景物的明度和被光源照射而反射出來的光強度。如果用測光錶對著被攝景物測光,測得的就是景物的亮度,這種測光方式又稱為「反射式測光」。

 

用不同的測光方式求得準確曝光

 

  針對不同的景物而採用合適的測光方式,是準確曝光的「基本法」。現代照相機的測光系統已經具有多種測光模式:

 

攝於海南島。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16~35mm鏡頭;ISO 50, 1/8秒,f/8。因為天與地的反差很大,我在鏡頭前加了漸變灰濾色鏡,以平衡天、地的亮度。

攝於肯尼亞。DC相機,折算類近38mm鏡頭;ISO 50,自動曝光。

攝於肯尼亞納庫魯湖。APS-C畫幅單鏡反光相機,500 mm鏡頭;ISO 400,1/500秒,f/16;由於水面明度高,增加了2/3級曝光,以天水色明亮。

 

平均測光:

 

  平均地對全畫面測光。適用於多數明度適中的景物;但是如果遇上類似「灰姑娘」那樣的情況,測光錶就會「受騙」。

 

攝於四川理塘草原。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16~35mm鏡頭;ISO 50, 1/125秒,f/11~16。白雲很明亮,所以參照平均測光值加半級曝光。

攝於緬甸英萊湖。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24~105mm鏡頭;ISO 50反轉片, 1/250秒,f/8。藍天比18%中灰深色,但太陽很亮,與藍天折衷達至中灰色深,所以可參照平均測光值曝光。

 

區域測光:

 

  對畫面的中間區域測光。這種測光模式可以照顧到通常攝影主體在畫幅中間區域的情況,因此比平均測光的準確性高。

 

中心點測光:

 

攝於貴州省。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70~200mm鏡頭;ISO 50 反轉片, 1/250秒,f/2.8。拍攝人物,人的膚色表現是主要因素,一般可測皮膚光值增加半級曝光,此作品則測了母親頭巾的紅色。

攝於貴州省。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70~200mm鏡頭;ISO 100 反轉片, 1/8秒,f/2.8。此課堂的光分佈複雜,我以點採用點測光測皮膚光值來調節曝光。

 

  這種模式的測光角度一般只有3°左右,比較適合有經驗的攝影者,可以根據需要而主動選擇測光部位,然後以手動調節曝光。以上述的「灰姑娘」為例,如果你將測光點對準人物測光,就不會被明亮的白牆「蒙騙」了。這種方法不適用於自動曝光,因為須測光的部位不一定在構圖中心,自動拍攝時會有誤差;除非你測光時按住測光鎖定掣,然後才構圖拍攝。

 

攝於四川道孚。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16~35mm鏡頭;ISO 100反轉片, 1/15秒,f/3.5。光線複雜的場景,最好是用入射式測光,或用點測光。我以點測光、測僧人的臉部及僧袍亮部,折衷曝光。

 

  上述以測光範圍作區分的測光方式,其實都是把測光錶向著被攝景物測光,測得的是景物的「反射光」。測反射光,如果遇上景物的明度較為極端 (例如前述的「白貓黑貓」),測光錶就會受騙,發出錯誤的曝光指示。針對這種情形,有兩種解救方法:

 

用灰卡測光:

 

  當難以判斷以甚麼景物作為測光依據時,可以把照相機對著一塊標準灰卡來測光。這是很準確的測光方法。當然,測光時灰卡的受光角度必須與景物受光角度一致。

 

  標準灰卡可在專業攝影器材店買到,也可用近似18%灰度的啞面卡紙代替。我曾用一種牛皮紙信封,有時用自己的手背 (曬黑的黃種人膚色頗接近標準灰)權充灰卡。

 

入射式測光:

 

攝於香港荷李活道。135膠片單鏡反光相機,16~35mm鏡頭;ISO 100 反轉片, 1/15秒,f/4。有很多耀光的環境,測光錶容易受騙,造成曝光不足;要參照平均測光值增加半級至一級曝光,或採用點測光、入射式測光等更精微的方法來調節曝光。

 

  即是測量光源照射的強度(「照度」)。因為無論甚麼顏色的景物,在同一光源下的照度都是一樣的,所以這是最準確的測光方法。此法需要使用具有入射測光功能的測光錶,並且測光錶受光的角度要同景物的受光角度一致。

 

包圍曝光:

 

攝於香港大嶼山島。全畫幅數碼單鏡反光相機, 90 mm鏡頭;ISO 100, 1/4秒,f/15。放焰火的亮度不斷變化,難以測光,只有多拍來碰運氣。

攝於香港。全畫幅數碼單鏡反光相機,24~105mm鏡頭;ISO 800,1/20秒,f/4。這樣複雜的光線和陰面很大的明暗分佈,如果用平均測光一定會曝光過度;須用點測光,或平均測光減曝光量1級。

 

  對測光數據沒有信心時,就加加減減多拍一些,「寧殺錯勿放過」,這是雖笨卻有效的方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一哥教攝影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